台湾观察 感觉台湾
一、台北市政府:进门大厅工作人员亲切热情,与国内政府部门严肃形成了鲜明反差。关键在于服务与管理的定位不同。老百姓什么时候能成为主人?看看衙门口的保安与接待就知道了。
二、台湾大学:台大有醉月湖,使我想起读书时北大未名湖。与台大学务长冯燕和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执行长韩爱玫两位女士交流。北大和台大的交流很密切。这几天就有台大50位教授和50位学生组成的百人团到 北大。民间尤其是学生交流越多,共识就会越多,合作的可能就越大。
三、台大对面有一位基督教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写字楼。完全没有过去脑子里教堂的影子。再一次提醒自己:这世界变化快。要突破固有印象、经验和思维。
四、101:台湾第一高楼给我们的启发是第一不仅永远是未来的追求,而且永远是曾经。没有不凋谢的花,没有不谢幕的戏。
五、廊口蚵仔煎:台湾最有名的小吃。更有意思的每张桌子下面粘一张纸条,让人理解:降低售价——减少成本——压缩编制——无人监督——菜到结账而非吃完结账。
六、台北市政府推荐的不得不去的12个景点竟然没有故宫博物院和中正纪念堂,我认为这是台北市最值得去的景点,可能也是大陆游客最想去的地方,呵呵。想一想台湾目前是国民党执政、台北市长也是国民党籍,是不是避嫌。
七、台北市中心的龙山寺:硬件上的特色是门口的两根铜铸蟠龙柱子。不但不收门票,而且抽签、书籍、讲解等等全部免费。宗教圣地是净化心灵的地方,如果拜金主义即便是盈利发展又有何用?想想大陆河南的少林寺、陕西的法门寺的费用!记得2001年到台湾,在佛光山碰到星云师父,合影、赠书还历历在目。
八:第一是人才、第二第三还是人才:与一家台湾银行的董事长聊天,这位董事长讲自己参与了北大光华光理学院的创立,感慨老蒋撤退台湾时把中国仅有的60万大学生带走80%。这是后来台湾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基础。
九、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司机师傅接我到机场。下车后打开后背箱、拿出行李、走几步放到台阶上、拉出行李杆。如果司机的第一步是必须的,最后一步就让你不得不叹服。服务无止境,服务有境界。
十、一般机场国际航班区都有很多免税店,靠FREE打动买家的心,但机场商铺寸土寸金。在桃园机场发现一种模式:在市里大店铺选货,在机场小柜台取货。
十一、阿扁:为了以示亲民自称通称阿扁。2001年12月第一次到台湾, 陈水扁刚刚当选台湾第一位政党轮替的民选“总统”,可为意气风发。时隔十年这次再到台湾,阿扁已是牢狱中之重刑犯。无论入市、退市,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十二、台湾选战进入读秒,台北市市长不在办公室,碰到一普通文员介绍市长已经请好几天假外出竞选拉票。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岗位工作和竞选是两回事,不能假公济私,包括时间精力。
十三、问一司机选谁?他说选现任市长,我问他理由,他说:知识气浓,较平和。我说我们印象中竞选净是吵骂,不偏激不能出名不易当选。他说那是老黄历了。大家都不喜欢吵架的。
十四、一台湾朋友告诉我选谁还没想好,两边差不多。但一定会去投票。我奇怪问:差不多还去干嘛,弃权呗。答:投票是权力,一定要行使。我想了想告诉他说错了,他一定是把投票当成了公民应尽之义务。他认可了。台湾选举投票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十五、2001年12月到台湾,媒体铺天盖地的是璩美凤和精英男人被偷拍的故事。时隔十年这次再到台湾,媒体焦点街头巷尾人人议论的人物话题换成了大S和小汪的俏江南。不同的是一个被动解谜、一个主动曝光。前者影响声誉,后者带来生意(台湾已皆知俏江南,看来北大纵横之前为俏江南所作的上市战略分析要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