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为何走样变形


中国食品饮料网编辑:张静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当年“限塑令”的实施,各行各业都收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必须随着限塑令的实施而调整。然而时隔两年多,“限塑”热度几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反弹。实践出真知,单纯依靠消费者付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中国食品饮料网(www.40777.cn)记者走访发现,在肉菜市场、街边摊档,甚至是面包店,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形又再俯拾皆是,而这些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又很多都是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超薄塑料袋。

  据业内人士透露,限塑令实施之初,的确有很多塑料袋生产企业停产或者转产,根调查,当时全国3万多家生产企业减少了一半左右,但最近生产企业的数字又回升到2万多家,原来停下来的企业有80%都恢复生产了。尽管不能说这些企业都在生产超薄塑料袋,但塑料袋产量回升是可以确定的。

  “限塑令” 变成了“卖塑令”,究其原因,专家认为:一是超薄塑料袋屡禁不止主要是政府监督力度不够,但市场开办者也要负起第一责任。要订合格的塑料袋,而且对于塑料袋的来源和价格明示,但现在有的开办者不是管理反而是通风报信,成了违规使用塑料袋的保护伞。二仍有不少人没有养成“禁塑”的习惯,甚至对收费也已从抵制变为接受。有些人去超市购物的时间不定,出门又不习惯随身带包,所以需要袋子时只能向超市索要。三是一开始,很多人对收费反应敏感,会为了省钱暂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人们的偏好就会改变,开始认可收费的塑料袋。结果是,商家的收入增加,成本却转嫁给了广大消费者。

  相关知识

  塑料袋最大的“罪状”是它由聚乙烯制成,不能生物降解,它的原料石油也不可再生。相比之下,纸袋本身可以生物降解,而且它的生产原料是树木,属于可再生资源。但纸袋“罪状”也不少,如:生产纸袋的过程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即使把纸袋循环再利用,也需耗费更多能源;相对于塑料袋,废弃不用的纸袋会占据更大的空间,在垃圾掩埋处理法中,它和大多数东西一样难以降解。

  人们之所以习惯使用塑料袋,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实惠。据美国塑料行业的统计显示,生产一个普通塑料袋需要1美分,生产一个纸袋需要4至5美分,而生产一个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则需要8美分至10美分。

 



中国食品饮料网 http://www.40777.cn/
如需转载 请说明来源



相关新闻


“限塑令”的效力 与决策的常识   2010-12-27
限塑令推行两年 集贸市场仍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2010-7-26
“限塑令”两年 胶袋批发量反增两成   2010-7-15
免费塑料袋卷土重来 别让“限塑令”成空文   2010-6-19
消毒餐具包装膜挑战限塑令 使用规范应尽快出台   2010-4-20
“限塑令”实施一年超市塑料袋用量减少75%以上   2009-5-23
手撕袋撕开限塑令漏洞   200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