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无望就腐败仅仅说明权力不设防
杨于泽
昨天《南方窗》杂志有一篇调查性报道说,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地方党政部门管的事多,公务员人数也多,升迁通道很窄,很多人提拔无望,于是出现了“50后”腐败现象。出生于1950年代中后期、现年50多岁的官员,目前处于腐败危险期。
“50后”在腐败官员中占比多,这是事实。据2008年《法晚年度反腐报告》,中国2007年定案的贪污腐败官员的年龄平均为53.3岁,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出生于1950年代中后期的腐败官员的长名单。但说升迁远望导致“50后”官员腐败,这只是为官员腐败找的一个借口,因为升迁无望与腐败没有必然联系。
“50后”官员升迁无望,于是想捞钱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只是说他们有了腐败的动机。但官员想腐败,未必就能够天遂人愿、心想事成。如果权力本身受到体制内外的制约,内部、外部监督到位,即使官员全心全意想腐败,也是求腐败而不得。腐败的邪念一动,结果就真的腐败成功,不过是说明了官员腐败之易,凸显对权力的制约缺失、对权力的监督缺失。
说中国官员比西方官员的升迁通道窄,没有任何根据。任何国家的权力结构都是金字塔式的,官员的升迁之路也是金字塔式的。美国的内阁部长、州长、国会议员总数就600个,但相比其3亿多高素质人口,又嫌其少,从政者与官员升迁的通道并不比中国宽。
据公共行政管理专家比较研究,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政府规模最大,成本最高。官员多、机构多,领导岗位自然也多,而官员升迁的机会自然也多。每一级政府,都有“四大家”、“五大家”之说,省领导、市领导、县领导都是好几十人。还嫌领导职位不够,又设助理、巡视员、调研员之类非领导职位,享受与领导一样的待遇。中国官员升迁通道,其实已经很宽广了。
升迁无望的官员决心腐败,这只能说他们有腐败的动机,但要实现腐败,并不取决于动机,而是取决于外部条件。人的梦反映人的潜意识,也算是一种动机,但把梦想变成现实并不是容易的事。官员要实现腐败,必须满足两个外部条件:一是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二是行贿者愿意出钱。
以河南安阳“逃亡书记”李卫民为例,他在担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任上觉得升迁无望,开始收受买官者的贿赂。有那多的人买官,这本身就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必有其制度根源。但李卫民腐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的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他想收钱就收钱,收钱后能顺利地将官帽授予行贿者。
任何国家的权力都是金字塔结构的,官员升迁在哪里都不容易,但并不是所有国家升迁无望的官员都能想腐败就腐败。升迁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做处长的想升为局长,做了局长之后又想升为省长,很难有完全满足的一天。我们不可能让官员的升迁通道无限宽广,我们只能从制度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使官员欲腐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