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瑞:一场春雪飘来之后的昌黎碣石山美景


 

一场春雪飘来之后的昌黎碣石山美景

 

董宝瑞

 

211,碣石山的昌黎迎来一场比较给力的春雪之后,和讯昌黎博友漂亮小鱼于21213日两上碣石山中踏雪,拍摄雪景。今天,转贴喜欢登山的年轻女教师漂亮小鱼拍摄的一些碣石山雪景美如画的照片。

从照片上看,漂亮小鱼于213日上碣石山中踏雪,主要去的是水岩寺东北的龙潭洞下的山心洞一带,那里是碣石山中留下记游刻石最早的地方,那里遗有800多年前在山石上镌刻的昌黎,乃至秦皇岛地区保存至今的最早的记游刻石——龙潭洞圣居岩金朝记游刻石。

在古碣石十大名胜奇景中,有一景是“龙蟠灵壑”。“龙蟠灵壑”指的是“形如瓮鼓”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神娲难炼,鬼斧莫凿”的大绝壁东部镶嵌的一个硕大的天然石洞———龙潭洞一带的绝美风光。欲去龙潭洞觅幽览胜,须先去仙台顶南麓宝峰台上的千年古刹水岩寺,由水岩寺顺山间小径迤逦北行,至仙台顶山根下的“曲径通霄”处,沿香山后边的一道山溪,转向东北,向上攀援,行一二里可达龙潭洞。龙潭洞隐身于仙台顶东部山胸峭壁高处,其洞口颇大,砌石墙封之,宛如窑形;石墙正中券一拱门,供人出入。洞中藏有一潭,深阔各丈余,水常溢。龙潭洞所在的位置极险峻,很难攀登;明朝时,峭壁上曾凿有一百零一级石磴,可通其上,但在隆庆二年(1568年)遭雷霆风雨毁坏。龙潭洞风光奇特,颇有神秘色彩。其地曾为“水岩上院”所在地,在峭崖之下紧贴岩壁曾建有寺宇十余间,附近还曾建有龙王祠、关帝庙、浩然台等祠宇、亭台。更可称奇的是,龙潭洞的峭壁下方的不远处,藏匿有一个古称“圣居岩”的山心洞。

山心洞,又称“山心经洞”,其为一方“大如夏屋”的巨石下面的洞穴,因洞口之上的“悬石如心”得名。山心洞的洞穴比较深阔,有间半房屋大小,可居住,洞口有人工凿制的门柱、石槽等,洞内西北角有放置油灯的石台。覆盖山心洞的“心”状巨石岩面,横镌有明朝御史赵得所题“海天景会”四个大字;洞内的顶壁刻有“山心”两字,并镌有4首诗刻。这些刻石,大体均镌凿于明朝的嘉靖年间。而古称“圣居岩”的山心洞的奇特景色又妙在其南下面不远的一个巉岩向阳石壁上,留有碣石山中,也是秦皇岛地区的最早的记游刻石。在那巉岩高处的西面壁面,镌有“独立不俱”四个如斗大字,在其南部下方的迎面壁石之间,镌有“字大如杯”的“北平牧高侯等游记石刻”,其全文为:“大定乙未岁右北平牧高侯贰车王公同游道者山明日登圣居岩已而穷幽绝胜磅礴啸歌不减唐晋名流宾从请磨崖以记顾谓客王密书之时卯月初吉也”。其中“道”字书写的是古写的“衟”字。其原义当是:“大定乙未岁,右北平牧高侯、贰车王公同游道者山,明日登圣居岩;已而,穷幽绝胜,磅礴啸歌,不减唐、晋名流。宾从请磨崖以记,顾谓客王密书之,时卯月初吉也。”“大定乙未岁”,系金朝大定十五年,即公元1175年;“卯月初吉”,当为农历的二月之初。细细解读,不难得知,在距今836年前的1175年春暖花开之际,驻守平州首城卢龙的右北平牧高侯和皇亲贵胄——贰车王公一同到时名“营州”和“广宁”的昌黎境内来游道者山(在昌黎县城西偏北的凤凰山一带),次日又到昌黎城北慕名“登圣居岩”;当时,“穷幽绝胜,磅礴啸歌”,众人皆深觉其情其境“不减唐、晋名流”,待“宾从请磨崖以记”,遂命下客王密书写出这则记游刻石。其所“登”的“圣居岩”,当即山心洞;“居岩”之“圣”当为当时或在那之前比较出名的一个高僧。

值得庆幸的是,金朝的右北平牧高侯和贰车王公等人遗留在山心洞下方的“独立不惧”石岩上的记游刻石,历经836年的风侵雨蚀,依然保留得完好如初。近些年,由水岩寺通往“圣居岩”山心洞和龙潭洞的道路已加修整,简便易行,游人可尽情前往一览。

 

2011214晨于碣阳书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摄影:漂亮小鱼 

 

相关链接:又爬雪后碣石山

          春雪景色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