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到了我这样的年龄,以我的资历和经历,心态早已平和,没必要,也不应该跟春晚这样的娱乐晚会较真、较劲、过不去。但毕竟还算得上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了,从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良知、素质和基本要求来说,从春晚多年来对青年人的实际教化作用来说,春晚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是在太大了啊,所以才以绵薄之力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或曰和春晚过不去。
有人说,不就是一台晚会吗?又是大年三十的,娱乐娱乐逗逗笑呗,何必那么认真呢?此话差矣。教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影响论,所谓影响论是指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既受长时期的润物细无声似的浸润,也受重大的、铺天盖地似的、有如炮弹似的强烈的刺激。从教育影响上说,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就春晚对人的教育而言,正是后一种情况。试想,还有哪一个电视台、那一个节目能够像春晚这样受众达到十亿,影响波及全球。正是因为春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央视其他节目和栏目都无法比拟,同时它也被默认为一种国家庆祝春节的民俗形式,才对几亿受教者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如此说来,岂可一个“娱乐”了之?对受教者成长过程中影响巨大的事物不仅要关注、点拨、引导,而且要严肃认真的对待。
再说氛围。大家知道受教育者在其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看到的事对于他的影响非常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这个意思,著名的典故“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也是其意。现在老师们普遍感觉孩子们难管难教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走出校门所见所感和其在校所知所学反差巨大。这里有社会变革很复杂的因素,我们不便一一厘清,但其中电视媒体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一个巨大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加上我国未实行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导致庸俗糜烂的电视剧和各种庸俗娱乐节目充斥荧屏。近几年春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些负面作用的集大成者。今年春晚植入广告没了,公然叫板现行教育政策的小品也没了,然而远离现实生活的矫情、浮躁、空泛的节目、追求眼球刺激的虐鱼,以及赵本山团队继续高调的不着调等等,软伤多多。昔日孟母还可以把自己的家搬了又搬,今天在离不开电视的时代我们让学生和家长们往哪里去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电视改,让包括春晚在内的节目形态做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决不能娱乐至死,电视作为施教者的功能不能在此丧失。
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平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大众的教育,平民精神是我们教育者的旗帜,也是衡量许多事物品质高低的标志。近几年,春晚日趋低迷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脱离平民,而成为“老贵族”(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和新贵族(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所谓平民们)一次次粉墨登台的排练场。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利益诱惑,许多演员都为“年年过节回不了家”倒苦水,年年又打破脑袋往里钻,从他们言行不一的矛盾中,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奥妙。
让我们看看中国最早的春节大联欢吧。那是1956 年的春节,在那次聚会上,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有华罗庚、钱学森、老舍、巴金、周立波、梅兰芳、赵丹和荣毅仁。他们欢聚一堂,走进新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春节晚会。这台晚会可以说真实地把当时社会工、农、商、学、兵、知识分子等各界最优秀的人物聚集到一起。从这样的阵容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多么伟大而广泛的力量啊!再回想一下央视的第一台春晚是马季先生策划、主持并参与演出的,现在看起来仍然让人留恋忘返。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烟相声不是平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对那位烟厂厂长的善意讽刺,绝不仅仅是批判或表扬所能包含。现在的春晚哪还有这样的真实的平民生活?今年虽然找了几个农民工,但编导把他们当做点缀,这与将平民精神贯彻晚会始终完全是两码事。上纲上线的说,这也与当下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去甚远啊。 而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虚伪无聊加贵族似的晚会给教师和学生们烙下的印迹就是课堂上说真理一千遍,敌不过年三十一个滥春晚!
从具体内容上说,春晚节目的“娱乐”+“愚乐”元素越来越多,充斥全场;崇高、朴素而深刻的元素,却显得格外稀缺。春晚有奢华的舞台、明星大腕、一流的音响和灯光,似乎什么都不缺,缺什么呢?其一,缺感动。几天前,看了东方卫视的达人春晚,那卖鸭脖子的普通夫妻、那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千万富翁,尤其是22岁断臂的钢琴师刘伟弹奏的钢琴,几度让我热泪盈眶,他们以朴素的力量带给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内心的温暖。而这样的感动是春晚上那些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小品所无法提供和比拟的。其二,缺灵魂。每年开场程式化的歌舞,每年主持人耳熟能详毫无新意的解说,让人感觉像吃腻了大鱼大肉一样,没了胃口。草根红人上了春晚,可惜编导没给词,花瓶男女主持不会提升,无论是西单女孩还是旭日阳刚组合,亦或深圳民工群舞,他们在逆境或苦境下的艺术化生存状态及折射出来的精神品格和不屈的灵魂,没有说足说透,一棵好白菜被活活炖垮了!其三,缺创新。目前的春晚已经成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利益场,里面的不想出去,外面的难以进来。央视文艺部似乎已成为一个特殊机构,那就是拒绝有思想有才情的人进入,也拒绝所有批评,更不要指望他们进行批评,永远是在自己歌颂和被别人歌颂之中生存。有真正创新的节目才叫怪呢!当然,要罗列起来还有很多,概括起来说,春晚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真是弊大于利。近四个多小时的直播,如同上了一堂挥之不去的肤浅无聊课。
还有一个如鲠在喉又不得不说的问题,就是春晚主创思想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晚会上演员服装最大可能的追求奢华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富有,这在当时无疑是必要的,而时隔三十年以后,国家所倡导的是低碳生活、是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与平民百姓为本的生活。而春晚现场却一年比一年豪华,主持人的服装一年比一年昂贵、阔气,演员一年比一年矫情、显摆,这些和时下倡导的那样不协调。再比如训兽。这在过去是被认为观赏性极强的活动,但随着人们对动物认识的加深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训兽已经受到不少国家和有识之士的反对,热爱动物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越发深入人心。我认为,无论以何种方法对动物按照人类意志进行的训练都是不文明且违反善待所有动物的人性原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春晚的鱼魔术是最大的失败点。还有赵本山小品表现出的观念之陈旧、故事之老套、语言之俗气和演员动作行为之猥琐,都令春晚失去格调。
以上种种,在当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乃至生活常识教育都十分不利。说了半天,春节期间有没有好的电视节目呢?有。比如同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春下基层”真是好,其中讲到广西一个孩子把记者给她的礼物红围巾送给田间母亲的那一幕多感人、质朴、催人泪下,可惜的那是新闻节目,可惜的是看新闻的人数远远比不了春晚。还有,像上文提到的上海东方卫视的达人秀也非常棒,如果放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毫不逊色,比看现在的春晚过瘾得多。东方卫视毕竟是地方节目,收视人群有限,而收视人数最多、覆盖面积最广、国家支持力度最大、同时又是影响力最大的央视春晚,怎么这么不给力呢?一句话,央视春晚千万别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啊!
央视春晚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呢?依我看,春晚不是技术性问题、枝节性毛病、或者是换哪个演员的问题,而是指导思想出了毛病,根子长了癌。指导思想如果不变,换汤不换药,那就不要指望哪个人能够拯救春晚。我在想,春晚主创人员如果总是搞文艺的这帮人,既缺少思想、缺少动力、缺少创意,又缺少虚心听取意见的品格,肯定搞不好春晚。其实,央视不是没人,如果把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这些有思想的电视人都请进导演组,节目肯定有改观。
我非常赞同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先生和文化学者吴乍来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对春晚直言不讳且鞭辟入里的批评,可惜这样的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学者太少了。我呼吁更多的文化学者和负责任的知识分子从关心和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站出来帮助春晚进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塑造真正代表中国民意、民风、民俗的节目品格,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不无裨益。如果真有这样的春晚,那一时,那一夜,我们都站在那里,不论编导说还是不说,我们都看这样的春晚。
请原谅也请理解我这位教育工作者的偏执——老跟春晚过不去。我盼望,有一天不再跟春晚过不去。
我为什么总跟春晚“过不去”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