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国学,孔子被推上了前台。
何谓国学?在老百姓心里国学逐渐等同风水和算命。于是就有一簸箕水平1米2的人为孔子鸣不平,深怕败坏孔子形象要和“下三滥”隔离。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称为“下三滥”确最了解孔子掌握其道。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称,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尤其是被公认的最可靠的孔子文献《论语》亦载:“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众多文献资料记录孔子五十以学《易》,人们不禁要问:孔子为何要说,此句之用意?
要说明此句用意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易经》。《易经》有六十四卦,此六十四卦卦序为周文王所作。对卦序的解读的深浅彰显对中国哲学理解程度,2500年来中国的学者前赴后继孜孜不倦研究以达孔子之学术地位。
有人质疑《序卦传》非孔子所作,是否孔子所作无关紧要,问题是孔子是否知道卦序的排列的内在规律?:“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则一语道破天机。
《易经》有六十四卦分上下两经。如下:
上经:1乾、2坤、3屯、4蒙、5需、6讼、7师、8比、9小畜、10履、11泰、12否、13同人、14大有、15谦、16豫、17随、18蛊、19临、20观、21噬嗑、22贲、23剥、24复、25无妄、26大畜、27颐、28大过、29坎、30离
下经:31咸、32恒、33遁、34大壮、35晋、36明夷、37家人、38睽、39蹇40解、41损、42益、43夬、44姤、45萃、46升、47困、48井、49革、50鼎、51震、52艮、53渐、54归妹、55丰、56旅、57巽、58兑、59涣、60节、61中孚、62小过、63既济、64未济。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卦序五十为鼎卦。将《易经》六十四卦按“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约简为三十六宫(如下图),鼎卦在二十八宫。“大过”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序中为二十八,天机在于:五十即“大过”。“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了数年当然是过了“大过”了,孔子在逗你玩呢!
“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约简为三十六宫 徐韶杉绘制
孔子在《系辞传》中用了三陈九卦,其目的在于揭示六十四卦卦序。在《系辞传》中,孔子说:“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这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这九个卦在六十四卦卦序中的位置依次为履10、谦15、复24、恒32、损41、益42、困47、井48和巽57。在《说卦传》中曰:“古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阴阳而立卦。”综合之,《易经》六十四卦卦序已昭然若视。对文王八卦来源及卦序规律掌握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源头,孔子也不肯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