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为何在换届前蠢蠢欲动?


一些干部为何在换届前蠢蠢欲动?

  

  去年以来,全国四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集中换届工作陆续展开。在此期间,屡屡出现一些地方个别干部在换届之前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干扰换届纪律等不正之风有所抬头,很让人伤心,也很令老百姓不满。那么,为何一些干部在换届或干部推荐大会前总是蠢蠢欲动、趁机作乱呢?

  心态失衡。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任何人,立身处事,必须保持一颗健康积极平和淡定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心胸宽广、心理健康、心态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履职为民服好务。然而,有些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常常心态不稳,见到别人发财就眼红,看到别人提拔就嫉妒,怨天尤人、心态失衡。于是,只要有机会就去争名夺利,听到风吹草动就到处打听,挖空心思去跑要、钻营,全然没有公仆之良好形象。心态失衡的干部,还会到处传播小道消息,到处惹事生非。心态失衡的干部,即便通过一些“非常手段”晋升了、提拔了,也不可能安安稳稳、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质工作,只会盘算着如何给自己脸上贴金,如何再谋得更大的官爵。这样的干部多一个不如少一个,因为他们做官的目的很肮脏。

  急功近利。干部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在部分干部那里,总是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他们追求的不是履职为民、造福百姓,而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们往往信奉“一人得道,仙及鸡犬”、“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封建腐朽思想。只要能够给自己官运、财运带来好处便利的,便会想方设法去争、去抢、去钻。于是,每每到了换届之时、干部变动之际,这些人往往比任何人都敏感、都活跃,东打听、西打听,左托关系、右找门路,以求能够浑水摸鱼,搭上便车,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加官进爵。这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干部多了,老百姓也就苦了。

  藐视纪律。恐怕没有哪一个干部不知道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强调要严肃换届纪律的要求禁令规范制度。甚至有些人对“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等换届纪律还背得滚瓜烂熟,或者大会小会强调来强调去,但是依然会有那么一些干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藐视纪律,胆大妄为、胡作非为。这一方面是这些干部自恃自己有权、有关系,没人敢不听他的,也没人能拿他怎么的;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有些时候,干部违纪违规违法的成本太低,相关的问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严厉,助长了一些干部贪得无厌、目空一切。

  潜规则盛。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官场也不例外。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场中的一些正确的规则、规矩,被一些扭曲的歪风邪气所淹没甚至取代,潜规则盛行,而显规则却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和执行。“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能磨推鬼”、“能干的,不如能说的;干事的,不如拎包的”……如此等等的“潜规则”在一些地方、少数干部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一些干部更是对官场潜规则深谙其道、运用自如,并且屡试不爽。另外,在干部选任上的“个别人说了算”、暗箱操作等,也是催生不正之风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必须首先打破潜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

  心存侥幸。人人都有侥幸心理。而那些贪婪成性的官员,侥幸心理更强。尤其是一些贪官污吏,他们总有一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侥幸心理,总以为天知地知我知,而别人不可能知道。跑官要官之人、拉票贿选之流,总认为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进行的。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再侥幸的贪官也逃不了法律的制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要想平安无事、心安理得,只有沿着正道行、按照规矩做,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些干部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对官场上的一些厚黑之学、阳奉阴违之道很精通很熟悉,而无所顾忌、作奸犯科、胡作非为、为非作歹,到头来,只会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可悲下场。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