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随意圈钱是当前中国股市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今日午后两市股指继续下挫,盘面上,市场热点全线沉寂,个股普跌,市场热情近乎冰点。截至13:10,沪指报2344.85点,跌幅1.70%。分析人士认为,短线来看,股指依然未摆脱弱势格局,昨日重大利好反而成为部分资金逢高减仓的良机。

  从10月29日中组部正式公布职位调整至今已经满月,低调的郭树清还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证监会的工作。但在他的低调背后,却是证监会一系列“大”动作。

  郭树清上任后不久,证监会就宣布将通过四项举措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包括要求上市公司树立牢固的分红意识,上市公司采取措施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以及要求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

  紧接着,11月28日,深交所公布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征求意见稿,新增两个退市条件;29日,证监会高调整肃IPO,开出迄今最严的保代罚单。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退市制度的强化,并非从源头上抓起的举措。滥发新股及肆意圈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难有实质性变化。整肃IPO需要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相结合,斩断现行IPO中存在的利益链条。12月1日,中国证监会通报并购重组委委员吴某,因违背了有关规定,遭证监会解聘。并将修订并购重组委工作规程,禁止重组委委员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这是并购重组委设立以来,证监会首次解聘并购重组委委员。

  不过,尽管证监会推出措施维护市场稳定,新主席上任后整治市场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新股上会发行节奏仍未放缓。临近年末,新股发行又现高潮!上周五有7家公司上会,其中5家通过;另一家新股东吴证券则赶在新华保险之前发行,拟发行5亿股。此外,包括陕煤股份、中交股份、西部证券等大盘股也蓄势待发;还有40余家已经过会但尚未发行的公司也将赶在年末上场,合计发行股数高达15.6亿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不合理。虽然在2009年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时,淡化了窗口指导,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但是,目前A股市场在询价和配售的对象上,同国际市场相比,依旧差得太远。

  据笔者统计,从2009年桂林三金上市到昨日(11月30日)已上市公司达到700家,募集资金总额高达9252.17亿元,这种发行速度和圈钱速度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有有关人士指出,上交所在5年内预计每年新增50家,5年将增加250家。而深交所的胃口显然更大:深交所“十二五”期间,中小板平均每年新增15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板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创业板公司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000家。这意味着沪深交易所每年新增上市公司将达到400家,如果按一年250个交易日来计算,平均每2天就有3家公司上市。在这种“政治任务”鼓舞下的市场发行机制,想一口就吃成一个胖子,一下子就抱回一个金娃娃的错误体制,缺乏对市场的呵护,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滥发新股充当规模化的错误理论,最终会断送整个市场。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证监会除了积极进行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结构,把好新股发行的“进口”关,强化股票退市的“出口”关外,必须打破政治任务的束缚,斩断现行IPO中存在的利益链条,严格整治滥发新股及肆意圈钱的不良行为,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把握好扩容节奏,尤其是要解决A股圈钱无度的恶习问题,因为这是市场走好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