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博弈:政府助开发商“迎春”


                    调控博弈:政府助开发商“迎春”
最近楼市风云变幻,所有的媒体、专家、网友等都在预测房价走势,谢国忠教授叫嚣着“房价会下跌50%”,其实明眼人想想都知道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有人大叫“房企在不久的将来只剩下20家左右”,这样的房企的大洗牌更是天方夜谭;……这些种种的预判被昨天的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就被彻底的推翻了。
昨晚央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样的结果比大家预计的都来得早了点,之前温总理都说过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时候会真正的微调呢,昨晚给了大家最好的答案。于是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把未来释放出来的资金(预计4000亿)将会何去何从,到目前最让人接受的说法是因为通胀下行的趋势明显,为避免经济增速减缓、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而主动下调。
其实如果资金用处真的向所说的那样或许是件好事,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资金将会大部分流入股市跟楼市,历史将在再一次重演。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货币政策的“跑冒滴漏”之严重,一直都是令人叹为观止。前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极度宽松”,名为民生工程和中小企业,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最后获得的资金不到信贷总量的10%。因此,货币政策的这种“跑冒滴漏”,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着实令人对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担心。尽管高层的定调是微调,但我们非常担心一不小心变成了“彻底变向”,尽管明确是“定向放松”,但我们还是担心最终流向了房地产,在房价刚刚出现下降苗头的时候,使得开发商获得了宝贵的弹药而信心倍增,房价再次反弹。货币政策很有可能再次出现“打右灯,向左转”的失控局面。
反着说,就有人大叫房地产商跟地方政府的福音降临了,只要这些钱跟以前一样大部分流入楼市,当前的困境大可缓解,不必在壮士断臂了。其实开发商心里最清楚了,房地产市场绑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更是如此,土地财政的无法替代致使地方财政收入没有其他更好的更直接的来源,加之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换届频繁,官员的政绩考核毕竟数字才是最真实直接的参考依据。最近土地流拍现象增加,作为一些马上就要或者有机会升迁的官员来说,不可能坐视不理啊,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仕途增砖添瓦,房地产市场将会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并不赞同现在市场所说的楼市已经到了衰退期,相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还只是处在发展阶段,离真正的繁荣期还是有段距离的,中国的城镇化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20多年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事业还需要20年的发展猜到鼎盛期,所以说如果中央政府真的遏制房地产发展,我觉得还没到那种壮士断臂之时,我相信政府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放缓房价的涨势,如果可以的话就降降温缓解民怨,达到效果肯定会收手。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跟中国改革开放的口号一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其他人”, 笔者认为楼市也一样,是让有能力有消费潜力的人去消费,再去刺激另一部分没房的人通过努力买到房。当然这种钱保障房就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很支持国家大力建设保障房,但是切勿操之过急,以防欲速则不达。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年关快到了,如果交易量一直上不去,开发商的资金链真的断了,那么想想看有多少农民工拿不到钱,开发商必然会有露出原本狰狞面目,找出各种借口拖欠不给钱。这必然对当前和谐社会造成不好的现象,这是领导人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中国当前经济受到国际(欧美经济的二次探底)舆论影响,一旦欧美支撑不住,这将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多大的伤害;国内的刚需群体庞大,看看我们周围多少人没房,多少人想买房,一旦释放,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可想而知;中国人对于房子的钟情来自传统的“家”思想等等都可以证明房地产产业是不可能跨的,政府不会真正的去打压它,房地产到现在至少还在起着中国经济的基石作用。
所以笔者客观地认为开发商的春天不远了,所以购房者应抓紧机会,不可相信一些毫无根据的判断,以免失去最佳时机,同时我们也希望开发商除了追逐利润的同时,还应保持道德温总理所说的“道德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