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使得世界各国纷纷议论,到底是什么使得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中国的模式是什么。国内外学者和各界人士,都在寻找,什么才是中国模式。还有人说,这个课题太难了,使中国走向成功的因素非常多,到底是什么,很难总结,谁如果能够研究总结出中国模式,那他就应当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果真这么难吗?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取得成功的一定有它的内在因素和规律性,如果要总结的话,一定也能够发现中国的模式,这要从整体上看。从事实与发展的脉络上看,从过程与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上看,从每个转折点起作用的本质力量上寻找,从发展路线上看,一定会找到中国模式。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每一步,都有事实摆在那里,都有历史的记载,它们都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每个中国人都在经历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其实,中国模式是很清楚的,并不难找到。
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道不是吗?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简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决定的改革开放。正是这次会议,邓小平力主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决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公认的,开创了中国改革的先河,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大踏步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从恢复高考,到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住房改革到引进外资,从力促深圳特区,到沿海十几个开放城市,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下进行的。以后的发展纲领性的决议,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和通过的。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在历次的中共中央全会上逐渐转变过来的,基本上每次都是微调一点,中共中央全会的报告,是政策导向性的,因而,对于每个措辞的使用,都是经过斟字啄句的反复研究后确定的。中国的改革是渐进的和非常稳妥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政治上,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与文化大革命及以前时期的思想和模式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转变,并且没有大的动荡和反复,可以称之为人间奇迹!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的主导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
以国务院为中央政府所领导的各级政府,是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包括经济发展的战略,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产业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审批,资金的调动,税收与财政的执行,行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民生问题的解决,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及事无巨细的日常事务,都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各地开发区的建设,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是在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前进的。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所区别的,有学习,有借鉴,有自创,有改革,有保留,有中国特色,被称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多年来的对于中国经济模式的称号。当然,计划经济也不是没有功劳,市场经济也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仅仅是发展的过程,是经济形态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前面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
虽然中国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问题? 相比较之下,中国在世界上发展速度现在是最快的,经济规模已经从30年前的落后状态迅速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为之瞩目。应当说,中国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是非常有效的,是正确的和先进的。
很明确,截止现在,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