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5年最后一天,从另外一个行业进入汽车行业的。当时确实不懂。现在差不多在汽车行业已经工作了六年,时间短,但是我反思非常多。
对于汽车业这十年,我觉得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优势,三个压力,四个反思。
两个优势,一个是培育了非常好的市场,消费者的力量使中国成为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市场的培育不是汽车产业界培育的,而是老百姓富裕了汽车就兴旺了。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从不会造车到会造车。我觉得这是产业非常大的发展。红旗车子是1959年下线,我是1959年出生。现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造车大国。我的用词比较客观,这是两个巨大的进步。
三个压力,第一个是能源的压力。汽车的油耗给国家的能源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55%左右。第二个由于我们发动机的问题,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这个我一说大家都非常明白。第三个压力是交通的压力。现在买车本来是享受生活,但在中心城市却成了遭罪的事,也是非常麻烦。我觉得三个压力必须在未来的十年解决。
然后是四个反思,我们汽车界一定要反思。第一个反思是我们有没有品牌,汽车是经营品牌的,不是经营产品的。外国人进入到中国,他们卖车和我们中国人卖车是不一样的。他们经营的是品牌,我们经营的是产品。经营产品是汽车产业最低端的经营方式。什么时候才能有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喜欢的品牌,在这个基础上打到世界去,不是打到发展中国家,而是打到欧洲、美国、日本?现在有没有一个战略规划?没有。我们品牌在哪?我们自己的品牌自己都不喜欢,怎么往发达国家拿汽车的经营最终一定是国际化的,必须走出去。所以第一个反思就是怎么从产品经营跨越到品牌经营。
第二个,我们几十年前就讲要以市场换技术,我们其实没换来。我们换来的是制造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完全没有掌控。我说的这个有可能都是错话,但是是真话。我们现在技术在哪?汽车的技术第一来讲设计、造型,我们所有车型的造型都是外国人帮我们设计的。我们自己没有造型设计的技术。造型设计完了之后工程设计,准确的工程计算也有很大差距。我们零部件基本都在外国人手里掌握,核心零部件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手里控制。所以我说在核心技术上有巨大的差距。品牌的核心其实是技术,没有技术不可能拥有好的品牌。
第三个,我们培养了多少高精尖的人才?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队伍,但是真正高精尖的人才几乎没有。大家可以随便看看,大街上跑的车造型基本上都是出于外国。我们这么多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怎么就不出来几个设计大师呢?中国缺少的是设计大师,也缺少工程设计、工程计算、工程研究的大师。这些大师才是引领行业的领头人。
汽车界一定要反思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