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实惠的涮羊肉


 红火实惠的涮羊肉

窗外是冰天雪地,瑞雪飘飘洒洒;室内是欢天喜地,涮锅红红火火。正是吃涮羊肉的好时节。一家人围炉而坐,热气腾腾,情意融融。望着那薄薄的羊肉卷,红白相间,肥的像白玉,瘦肉似玛瑙,令人垂涎。用箸夹起,在那沸腾的锅水里轻轻一涮,那羊肉片儿顷刻变得滑软异常,带着锅中的热气儿,在调料碗里一蘸,顿时清香扑鼻,吃到嘴里香爽味美,不柴不老,全然没有半点儿的腥膻。肉质好、料味正,是地地道道的涮羊肉。一家老小,乐乐呵呵涮了近两个小时,算下来人均才十多元钱,现如今的人真是有口福啊。

记得我第一次吃涮羊肉,是在三十多年前的东来顺,那可是有名的“天下第一涮”。那次是我做东,“小北京”先去排队,大清早去的排了个18号。饭店开门叫号入席,我们没有赶上第一拨,只好在门廊等着。等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听到喊“18号”,那感觉就像“获释”般的高兴。哥几个鱼贯而入,落座之后,服务员已将大号的铜火锅端放在桌上放了清水的铜盘里,但见炉膛里木炭火旺如炽,火道的上端吐着蓝色的火舌,勾着一对铜环,揭开精巧的铜火锅盖,只见锅里清汤沸沸,汤中枸杞翩翩。霎时,端来了调料碗和盛羊肉的盘儿,大伙儿也顾不得寒暄客气,抄起竹筷便夹肉涮了起来。那肉片儿入锅便变色成卷,蘸上调料一吃,真是清香、味美、滑爽、可口,堪称美食一绝。酒过三巡,“小北京”开“侃”:东来顺的涮羊肉有四绝:一是选料绝,二是刀功绝,三是调料绝,四是火锅绝。先说选料,东来顺一定得选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小尾黑头绵羊,店家把这种羊戏称为“太监羊”。因为东来顺要求此羊必需是阉割后的公羊,饲养一年半至两年后采肉,因而特别鲜嫩。采下的羊肉则需经过排酸、精选,一只羊仅用大三岔、小三岔、黄瓜条等五个部位的精肉,决不含糊。说到刀功,技艺高超的师傅手持一把尺半长、四指宽的大弯刀,一点儿一点儿片削。半斤肉能切出六寸长、寸半宽的肉片五、六十片,每片仅重4.5并做到片片“薄如棉纸,匀若锦缎”,把切好的羊肉片儿平铺在蓝花瓷盘中,盘上的花纹透过肉片隐约可见,你说那有多么薄。大凡这样的切肉师傅工资都是极高的。再说调料,讲究的是“香、咸、辣、卤、糟、鲜”等多种口味为一体,东来顺所用的芝麻酱、酱豆腐、腌韭菜花、卤虾油、酱油、绍酒、辣椒油等均是自家酱园所产,质量上乘,风味独特,且用秘方配制而成,佐以翠绿的香菜末和自制的白皮糖蒜,吃起来醇香味厚,口感独特。东来顺的火锅是特制的,火锅身高膛大,容炭多而不飞灰,底部的铁箅子粗而疏,易于通风供氧,保证炭火始终硬旺,无论怎么涮,确保锅水沸腾。经“小北京”侃说介绍,大伙越吃越有味,越吃越来劲。那一餐“吃”了我大半个月的工资。

细想起来,涮羊肉之所以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成了“家常便饭”,全仗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儿,羊肉搁到冰箱里冻上,放在切肉片机上一刨,照样是“薄如棉纸,匀若锦缎”,且刨成红白相间的肉卷儿,码在盘里像盛开的花儿,赛过东来顺。再说,现在用液化气,在煤气灶上放个不锈钢锅,照样的火旺汤沸,比东来顺的火锅方便多了。这冰箱、切肉机、液化气罐、煤气灶……哪样不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普及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生活才能越过越好,涮羊肉里也透着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