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卖猪肉卖得最好也是北大骄傲”的现实意义


承认“卖猪肉卖得最好也是北大骄傲”的现实意义

刘纯银

12日至13日,来自全球的近300名北大校友代表齐聚重庆,参加两年一届的校友会。针对记者“在你心目中,哪些毕业生是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范畴?”的提问,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坦言猪肉卖得好也是北大骄傲”。(1115日《华龙网》)

众所周知:劳动不仅使猿变成人,而且劳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智慧和技能,创造了文学、艺术和美,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滋养和升华。也就是说,人类的幸福生活源于劳动,一切收获都来自于劳动,劳动甚至创造了人本身。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把“尊重劳动”放在首位。可见“尊重劳动”的时代意义。而所谓“尊重劳动”,要尊重的不仅是工人农民的劳动,也要尊重其他社会阶层的劳动。换句话说,对劳动者,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不管他们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尊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尊重劳动”的作法却很少看到。相反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却偏爱有加。也正是受这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人至今仍然认为,高校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尤其像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更应该如此。

其实,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者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确立这样的劳动判断标准,才能实现公平对待不同形式的劳动,也才能实现对待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普通劳动者和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的一视同仁。笔者认为:当前有不少用人单位或部门之所以没有把“尊重劳动”落到实处,就是鄙视劳动,蔑视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贬低其劳动价值。正如朱善璐书记所说: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偏见,其实高水平人才不一定要在社会岗位上区分,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他的价值理念,他的思想作风,他的品德和能力。

劳动是光荣的,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社会价值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也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尽管道理人人都懂,要求个个都明。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却未必都能自觉地付诸于行动与实践。笔者认为:在如此环境下,此次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公开宣称“学生猪肉卖得好也是北大骄傲”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对所有劳动者“勤劳致富”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劳动无身份”观念的生动诠释、对劳动价值观的一种务实与回归,更是对“尊重劳动”贯彻落实。相信,只要有更多的单位或部门把尊重劳动落实到行动上,必将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建设。

新闻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11-15/3459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