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腰帖”无论何时都该赞


  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面对北大副校长的这段“激情发言”,不少网友竖起了大拇指,“油爆枇杷拌着肉”说:“这才是教书育人!年轻人就是需要充满正义感。”“小羊家老婆”则表示,要力挺中国这样的教育机构。

  “我认为,这样一条微博的出现和受捧,让我们看到,冷漠并没有把社会的爱心、热心斩尽杀绝。”网友“葡萄水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这条微博的真实性似乎没那么重要,它的存在就证明了社会的诉求与希望,让人看到社会正在有作为。倘若北大副校长真说过这样的话,则着实让人赞叹。”

  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腾讯微博网友@xinkong(心空)说:“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表示应该扶,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人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这无疑显示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是由于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了道德判断受到了冲击。”

     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很多人做了好事受到了委屈,并且一旦败诉,还是难免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种伤害。网友更是说:拒绝冷漠,温暖你我,不仅仅靠大道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缺社会道德观念,我们缺少的是如何为这些道德观念提供有力的后援。“校长撑腰体”无疑显示出了人们的期望,也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一些专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颤栗。可是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公民觉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办法?在笔者看来,立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还需慎重;依靠公民自觉来重塑全民对道德的崇尚,虽然可行但无疑收效缓慢。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不失为第三条路径,而且影响和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路径下,道德有了社会力量的靠山,个体没有了行善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