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难题


身处市场经济社会,以经济效益来判断个人行为的合理或不合理似乎是合理的。然而由于我们常常需要考量的并非仅仅是纯粹的经济效益问题,这就导致往往一个小小的具体问题,也会令人犯迷糊。例如,在限塑令发出后,你是否常有外出购物,在走到小区门口时,却发现没有带购物袋?这时是该回家去取,还是到了超市购买一个塑料袋呢?两者哪一种更合理一些呢?显然,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将不同。

目前在超市购买一个塑料袋需要花0.3元,而转回身去取,至少需要花两分钟。从经济效益角度看,两分钟时间的劳动力价值成本,以最低月薪1800元计算,每分钟的工资也有0.167元,两分钟的人工成本就达到0.33元。对于高薪人士,回家取一个塑料袋的人工成本就更昂贵了。因此,以经济学的成本效益角度衡量,费两分钟时间回家取一个塑料袋是不值得的。

但是,塑料袋是石油产品,无论生产成本如何低廉,制造一个塑料袋需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少,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少用一个塑料袋,确确实实是真实地减少了石油的绝对消耗,同时也绝对地减少了碳排放量。而返身回家取,实际上并没有增加能源消耗,也没有增加碳排放量,因此,从环保角度看,无论是高薪人士或是拿最低收入人士,即使花上两分钟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回家取了塑料袋再去超市倒是更合理的行为。

如此看来,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人士,应该去超市购买塑料袋,对于环保人士则会更倾向于回家取购物袋。问题似乎有解了,其实不然。因为如果家住高层小区且在十几层高,需要乘电梯才能到达的话,或许电梯上下消耗的电能就会比造一个塑料袋要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时,回家取一个塑料袋,可能从环保角度看都是不合理的了。

问题分析到此似乎还不能结束。因为如果你回家是和他人共用了电梯,这时,结论似乎又要改变了。可在小区门口时,你并不能知道这次回家是否会有人和你一起共用电梯,你又该如何决定呢?即使你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环保人士。

一个小小的取塑料袋的问题,竟然也这样地复杂,可见顾此失彼或难以取舍的事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也就不奇怪了。

怎么办呢?

多思吧,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