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是增程式电动车最成熟的市场


城市公交是增程式电动车最成熟的市场

—专访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革臣

文/杨小杰

在发展的现阶段,电动汽车还不是一件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产品。标准缺失,核心技术亟需突破,这是国内外共同面对的问题。

但是,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城市公交领域的市场已经成熟,发展时机已经到来。

 

电动汽车导报:有媒体报道称,电动汽车存在电池耗能快,电池实际续航能力与宣传相差甚远,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革臣:媒体的报道比较符合实际。电动汽车的成败在电池。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是“新”的核心部件,而其它的零部件则与传统汽车并无太大差异。电池寿命短,比能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电动汽车在小范围内正常运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真正作为一种产品并满足实际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相信在“十二五”期间,上述情况将会明显改善。

电动汽车导报: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是电动汽车市场化的关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BMS要实时监控电池组的整体状态。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贵公司”或“赛恩斯”)在此方面的优势和技术特色是什么?

李革臣:就BMS技术来讲,从硬件到软件,国外做的非常认真,比我们领先很多。BMS的全称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其管理功能是必须经过综合测试、分析(对充放电、静止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系统控制而实现的。其任务是维护电池充放电正常工作。

经过比较,国内很多的BMS实际上并不能完成“管理”任务,而仅仅是具有电路保护功能,这与BMS的本质有很大的区别。有观点认为“BMS能够修复已坏的电池”,这也是不准确的,并且带有误导性。实际上,BMS并不能使已坏的电池变好,它只能在电池没有发病时,延长电池的变坏时间。

赛恩斯的BMS技术能够监控电池在动态和静态状况下的实时性能参数,并具有预测诊断功能能,能够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预防或进行维护。

我们提出的动态一致性相关方法(如极化特性法、多维激励法、多点频谱法)可充分满足电池的动态一致性的基本要求。这种技术可在24小时内批量准确检测动力锂电池单体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态下的自放电性能。其应用有效延长了锂动力电池组寿命,显著降低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难度并为BMS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我们参照国外标准,由众多的博士和博士后在哈尔滨大学进行试验,运行效果一直非常显著。

电动汽车导报:贵公司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电池检测原理实验室取得了那些成果?采用赛恩斯锂动力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已经上路运行,这些汽车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

李革臣:赛恩斯设立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电池检测原理实验室”是科技部主管的,由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等共同参与的一个前沿实验室,可以说是电池行业的“国家队”。这意味着我们将依托高等学府的科研技术,结合赛恩斯的产业实践,为绿色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实验室专门研究电池的续航能力。其课题5年为一个周期,当前的课题到2014年结束。赛恩斯主要负责电池检测新原理,也即是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目前在电池自放电测试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力求用数据和根据,体现出理论的深度。

采用赛恩斯锂动力电池技术的增程式电动客车和12米的纯电动客车技术在世博会和杭州的公交系统中得到良好的验证。在杭州的公交系统中,共有300多辆采用赛恩斯技术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目前已经运行2-3年。从运行的数据来看,电池的性能、寿命、一致性都相当出色。

电动汽车导报: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您认为应如何控制电动汽车的成本问题?

李革臣:我们力推增程式电动车,这非常有利于控制成本。以12米的客车为例,如果是纯电动的话,其电池成本约占80—100万,并且目前来讲电池的寿命无法保证。如果是增程式,则把电池缩为纯电动车的25%—33%,成本约为20万元。这对12米的客车来讲,动力已经足够。同时,增程式电动车取消了离合器和变速箱,较之传统汽车,其成本降低20%-30%。

电动汽车导报:目前普遍认为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缺失,相关部门工作迟滞。作为全国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核心成员单位,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革臣:通常来讲,标准迟滞于产品的发展。由于锂电池技术发展较快,电池材料(如磷酸铁锂等)及性能都在不断变化,这给制定统一的标准带来很大的难度。

赛恩斯公司是全国电源行业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我们在参与制定标准的讨论过程中,均有体现企业利益。目前的标准对行业来讲只是具有指导性,并且需要2-3年修订一次。

电动汽车导报:从已经举办的两届赛恩斯杯中国新能源客车大赛来看,我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方面的整体水平如何?您认为目前发展电动汽车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李革臣:虽然有人说,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国内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必须承认,整体来讲国内的技术水平要逊于欧美日发达国家,只不过这种差距较之传统汽车要小很多。这主要是由于欧美日等国的工业基础较好,加上做事严谨,认真。虽然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国人比较浮躁,应该沉下心来。

技术亟需突破,这是发展电动汽车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开发电动轿车要比电动大巴的技术难很多,这主要受到空间的限制。电动轿车的空间较小,电池的形状、大小、重量都要在狭小的空间内与之匹配,这些因素对电池的续航里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动大巴则不一样,其空间大,对电池的形状和重量等限制较小。

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增程式电动汽车。我认为时机已经到来,市场已经形成。在政府倡导节能减排,以及保护环境的潮流下,城市公交系统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条件也相对成熟。可以说,公交领域是增程式电动车最成熟的市场。

电动汽车导报: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

李革臣:赛恩斯成立的时间较短,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比计划快很多,公司正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性的技术型企业”。

我们的技术已经获得上汽、金龙、宇通等著名的整车制造企业认可,接下来我们还将与国内前10名的整车企业合作,为其提供电池系统和增程式动力系统集成。

我们在融资、技术合作、专利转让,以及在各地建立工厂等方面已经开始积极的部署。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我们要实现2-3个亿的销售规模。未来3年内,我们要在动力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在安全性、寿命、一致性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从而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我们计划在3年内把赛恩斯打造成上市企业。■(原载于《电动汽车导报》2011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