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里程一直都是电动汽车的热议话题,也是电动汽车能否取得成功以及市场化的关键。成都银鑫新能源与宁波神马汽车合作开发的电动大型客车实现了续航里程350公里的突破,向世人显示了一个积极的讯号。 《电动汽车导报》杂志今期特别专访成都银鑫新能源公司,将为读者展示其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
电动汽车导报:贵公司虽然成立年限较短,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却取得了让业界称叹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整体情况。
赵德鹏:我们公司创建于2010年5月,一期实现投资6千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中90%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研究生4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9人。公司是集新型稀土锂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赵德鹏:成都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对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把握。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稀土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并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进行技术集成,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电动车的研发有全新认识及理念。我们服务理念:用户的需要是我们的需要,用户就代表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不能生存,不论什么地区的客户都是一样。
从2008年10月起,公司发起人聘请了国内多位锂电行业的专家、原军工企业高级工程师联合攻关,获得多项创新成果。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颁发了合格证书,装备4辆纯电动大巴车供给成都市使用。
目前,我们公司已投入大批量生产,日产量4万安时。二期拟投资3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60亿元。
我们利用新能源发展的大好机遇,加速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将新能源事业做强、做大、成为西南乃至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厂家之一。
电动汽车导报:根据“十二五”规划,国家拟投入千亿元打造电动汽车产业链。国内一大批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项目纷纷上马,并且动辄投资数亿元,对此您有何看法?
赵德鹏:这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亦需升级换代,很多企业都想乘这个东风,但关键是核心技术。中国人去跟美、德、日、意、英等国比造车技术肯定不行,但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域,应该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也应该由中国企业来创造中国品牌电动车。我认为这是好事,但应加强技术创新,并要打破相互的技术壁垒及区域保护封锁,真正形成合力,制定和完善标准,电动汽车产业就大有希望。
电动汽车导报: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磷酸铁锂电池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合适的电动汽车动力之源,由于锂离子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化学元素,加上电池组的各节电池之间的“差异性”,导致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燃爆”。您认为,目前国内外的BMS(电源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吗?
赵德鹏: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理论和制造工艺、技术、装备近年都有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大功率动力电池的技术和水平上中国比西方更胜一筹。但是,应该按国家颁布的锂离子电池的标准以及应通过国家授权机构进行强制性试验,成组试验合格来作为装车的前置条件,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不准装车使用就可大大减少事故发生。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性,其他任何指标都是空的、无用的。
电池发生的燃爆,主要是内部短路,引起高温,电解液气化而产生的。如果电池管理系统设置了短路断路装置、温度显示保护装置,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银鑫新能源公司生产的电池在每组中都安装了快速熔断器,电池的温度,电压、充放电值都有动态显示。而且我们电池成组技术是相当先进可靠的,采用的是动态配组技术,所以电池组的一致性很高,这就保证了电动车的可靠性。
锂离子电池绝对不能用单体电池的技术参数来代替电池组的参数,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
电动汽车导报:贵公司生产的“神马”电动客车续航里程取得很大的突破,超过350公里。请问你们公司是如何实现此突破的?贵公司的电动汽车在设计方面有什么特色?
赵德鹏:增加续航里程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最大限度的减轻空车重量,这需要按电动车的特性、个性,来重新设计车体;2在动力系统必须采用电机直接传动(如采用轮毂电机)等来提高能效;3电池要提高比功率和比容量,降低成本,保证电池组的一致性。生产中最关键的就是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们与宁波神马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神马”纯电动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数据如图所示。
电动汽车导报: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也成为电动汽车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公司在产品的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德鹏:注重工艺、生产、技术、质量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注意节约能源、节约人力、精心维护设备,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成品率及原材料利用率就可降低成本。
顺便说一下,比如我们的电池在充放电时,是将放电的能源进行了回收再利用,节约了75%充放电电能。以上几方面就是降低成本的措施。
电动汽车导报:目前有观点认为应发展换电的模式,但是换电站的建设及电池标准的不统一,成为这种模式的最大障碍。您认为,应如何有效的解决充换电的问题?
赵德鹏: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问题,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不应太多考虑一些利益集团的纷争,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技术层面是不存在电动汽车导报题的,说到底关键在政府的推动。
电动汽车导报:目前国内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实际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外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想打入本地市场,需要冲破很多障碍。贵公司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您认为电动汽车要真正市场化还需要多久?
赵德鹏: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一样,需中央政府下决定进行整顿,坚决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但最为重要的,我个人认为电动车的国家标准不完善,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在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这样的领域内,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高于大型国有企业,因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既得利益太多,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未转到具有一定风险投入的产业中来。我国的机制、体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中央很着急,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另一方面又受到一些干扰。
总的来说,我认为电动车的时代已现曙光,即将来临。
电动汽车导报: 能否谈一谈未来三年贵公司的发展规划?
赵德鹏:未来三年,从下月开始我们将投入30亿元在四川成都双流国家新能源基地打造一个新能源产业园,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并为创建一个百年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贵刊的采访。
(原载于《电动汽车导报》2011年9月号,文/杨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