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民众的强弱演化
廖仁平
关键词:政府 民众 国强 民强
提 要:简要分析了政府强民众强、政府弱民众弱、政府强民众弱、政府弱民众强等四种基本组合形态存在的社会特点。揭示民众们普遍地独立、自由发展强大是民族图存图强的根本保障。
政府强民众强、政府弱民众弱、政府强民众弱、政府弱民众强等是政府与民众强弱的四种基本组合形态。
政府强民众强当然是一个国家所处的好状态,是所有国家都愿意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状态在盛世中可能看到,如中国的汉唐王朝及当今的美国。
政府弱民众弱是所有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常出现在王朝衰亡期,如中国的东汉末年及明王朝灭亡前夕以及当代战乱不止且又贫穷落后的非洲各小国。
政府弱民众强这种状态比较少见,也就是在当代欧洲几个高度文明发达的小国如瑞士、瑞典中存在着,因为他们没必要建立太强大的政府。这种模式可能是人类后文明时代的主流吧(现在人类基本处于文明的早期或前中期)。
政府强民众弱是迄今人类比较常见的状态,这是有历史根源的。相对于现代人类民主政权二三百年的历史而言,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基本上属于专制独裁政权史。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人类文明初期,剥夺或限制民众的相应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独裁政权有利于国家规模上的竞争,只有这样,国家才得以存在。这必然导致政府强民众弱的局面。
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府强民众弱,其强弱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系统演化结果。分析这种演化现象,找到其内在规律,对政治学的发展当然是有意义的。
强与弱当然是相对而言的,笼统而言,一国中,政府强民众弱的程度只要合理,该国是可以继续存在甚至于发展繁荣的。但当这种强弱程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产生诸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大致地又可分为长期副作用和短期副作用两种。
短期内,太强势的政府会控制民众的一切,若权力的制约不到位,极易导致官僚阶层的权力寻租,进而导致社会产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等。
如果政权长期强势,特别是和平年代的政权长期强势,一方面容易导致官僚阶层的活力逐渐丧失殆尽(因为没有对手,致使许多能力自然衰减。),另一方面也极易导致广大民众的普遍奴性,这无疑对国家长治久安及其文明进化非常不利。一旦遭遇外强侵略,丧权辱国就几乎不可避免。看看中国晚清政治生态就可以基本明白这一点。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专制王朝一直就处在政府强民众弱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清朝,因为满族相对于汉族在人数上占少数(满族入关时,汉民族人口是满族人口的几十倍),要维护其统治就更需要强化中央政权,奴化广大汉民族(至少满清统治者基本上就是这么认识的)。这虽然在客观上相对稳定了满清的统治,但太多顺民奴才的存在,也消灭了国民的强悍血性及其宝贵的创造活力,导致了国家长期的积贫积弱现实,所以当“天朝”在1840年遭遇八国联军坚船利炮的攻击时,丧权辱国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如果统治者较有远见和自信,不怕民众强大,鼓励民众独立、自由,则其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尊卑贵贱等级现象,权力寻租的空间就不会那么大,当然,管理这样的强民可能要费力点,但这样的民强现象对应的往往是奋发向上的气象,长期看这样的国家不大可能会积贫积弱,更可能的是会逐渐强大,这样的人民是不大可能被外敌所征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