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崎:拓展竞争力内涵 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老问题。从银行市场化改革至今的近二十年,有的银行快速发展,有的付出了惨痛教训,竞争之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竞争力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核心。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同质化竞争的桎梏始终没有摆脱。在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外在压力下,中国银行业都在进行战略转型,但是转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性。现在是城商行向股份制银行看齐,股份制银行以国有大行为榜样,国有大行又在向跨国大银行靠拢。前几天参加股份制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几乎所有银行的战略都离不开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中小企业、投行、贸易金融等。可以说,竞争几乎是肉搏巷战,不仅残酷,而且战略、战术、科技等方面的潜能都被严重抑制,竞争力的内涵还相当单薄。

内涵科学的竞争力当前应该是一个新问题。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不断转型的特殊阶段,互联网、手机等新兴金融渠道功能日新月异,新兴金融市场后来居上,客户需求日趋多元,竞争的方式和手段都在快速升级,除了彪悍的体魄,更要讲天时、地利与人和。所以,战略制定、资源整合及全方位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将构成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关键是要打造自身卓然超群的核心竞争力。从金融业的性质来讲,竞争力在表象上看是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但深藏于内的是战略把握能力、基础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同质化的,是潜在的而不是完全显现的。

因此,从竞争力评价来说,需要一批像《银行家》这样专注于此,不断进行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者。从商业银行来说,更应正确认识竞争力的内涵,深刻理解规模、利润和风险的关系,认真考虑资本约束的意义,充分评估自身优势,科学细分市场,提升管理,激励创新,真正建立起与客户需求多元化相适应的差异化、多层次、高效率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在不断深化的金融生态中各得其所,以竞争谋发展,以协作求共赢,而不是永远的同质化零和博弈竞争,这才是竞争力的真正体现。花旗对零售业务的专注,富国07年主动退出火热的次贷市场,硅谷银行致力于做小而精的科技银行等,都是历经长期磨练才逐步显示出其超强的竞争优势。

民生银行完全是在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银行,对竞争力有深刻的体会。面对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巴塞尔协议Ⅲ”、“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监管政策的实施,积极从规模竞争向效益竞争转变,提出“特色银行、效益银行”战略目标,明确“民营、小微、高端零售”三大定位。目前我们正在引入“客户之声”、“六西格玛管理”及“平衡计分卡”等战略管理工具,通过流程再造,管理提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执行体系,希望通过几年不懈努力,逐步建立起渠道整合、产品创新、人力资源、IT支持、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等一体化平台。从基础管理做起,精耕细作,总结积累,在既定的战略框架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建成一家有追求、有特色的成熟银行!

(作者系民生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