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晴
在新加坡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难忘的中秋节,吃月饼、博状元、赏花灯,样样皆与在厦门时相同。中秋节是全球华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在闽南一带,中秋博状元是全球特有的,新加坡的华人也将这一传统延伸、保留至今。这里的华人大部分是闽南和潮汕移民的后代,闽南和潮汕两地语言相近、生活习俗相似,虽然分属福建和广东两省,但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大区域,介于闽中北和粤中西之间且又与这两个区域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加坡和厦门这两个城市极为相似,当然,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是厦门所无法比拟的。
9月12号晚上我和胡应环、李静参加了厦门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组织的中秋聚会,这要得益于陈抗老师的热情邀请,不然我们都全然不知还有厦大校友会这样的组织。在陈抗老师家共进晚餐之后,陈老师驱车载我们到了张灯结彩、热闹异常的牛车水,这里的过节气氛甚至比国内还盛。聚会的地点在一座名曰“怡和轩”的三层小楼,据陈老师介绍,这座小楼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抗战时期曾经是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指挥抗日的“司令部”,我不禁一惊,一种敬仰校主、敬仰历史的肃然之情油然而生。参与聚会的校友很多,老中青少皆有,可谓四世同堂,热闹非凡。大家寒暄茶叙之后,博状元的压轴大戏上演,我的手气挺不错,博到了对堂、三红、四进,所博的月饼都是从厦门托运而来的,更让人觉得亲切,如获至宝。最令我惊叹的是,与我邻座的校友中,有两位与我是同乡,皆来自漳州龙海;有两位与我同级,是98金融系本科生,其中的那位男生竟然还是住芙蓉二的,My God,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新加坡,碰到了同住芙蓉二的故人,奇哉,乐哉!回宿舍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着聚会的盛况,认识了一群好朋友,虽然大家萍水相逢,但已然如同亲朋故交。
9月13号晚上,PGP也举行了中秋聚会,这次聚会向所有的住在PGP的学生开放。聚会的组织者肯定花了不少心思,有很多活动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下象棋、书法秀、卖唐装,这些在中国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就如同星外来客一样神奇,甚至是神秘。还有猜灯谜,这也让外国人啧啧称奇,灯谜的谜面是用英文表达的,更是让人觉得有趣。组织者免费提供功夫茶和月饼,我本想再捡块免费的月饼,可是组织者更有创意,月饼不是现成的,需要每人自己亲自动手做月饼,将调好的馅倒进面粉皮中,然后再压缩成型。呵呵,这可难倒了一大批外国人,很多人只能排队耐心等待。我也不去凑热闹了,太耗时间,让这些外国人去尽情学学中国人巧夺天工的传统手艺吧。
开学之后,PGP来了许多新生,我发现新来了不少巴基斯坦和韩国的学生。韩语非常好听,说起来就像唱歌一般,虽然韩国人在长相上与中国人并无多大差别,但只要他们一开口说韩语,马上可以让别人辨认出他们的国籍。我认识了一位巴基斯坦朋友,名唤Sajjad,岁数比我稍大,圆形脸,胖乎乎的,挺着一个圆圆的肚子,很有特色,我和Jit,Pranto戏称他为Panda。他似乎对中国非常有好感,经常说中国人民是巴基斯坦人民的好朋友,还说他很想去中国做生意,要我帮他收集一些关于中国房地产和气候条件的资料。昨晚他的老婆和小孩刚刚到新加坡,他还特意带着家人到Meeting Room B,非常正式地向我介绍他的家人。我都被他感动了,一个劲地和他们寒暄,逗那小女孩。这是典型的西方礼仪,虽然有点奇怪,但是我已经渐渐适应了。
其实在中国周边,还存在着不少附属国,朝鲜、缅甸、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自然对中国还存有一种敬畏心理,而且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也让他们对中国更加向往,中国人在他们眼中自然就是一个有优越感的民族,这就跟国人看待美国和美国人的心境是一样。而且这些国家中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其余的国家采用的都是独裁政治,中国的政治、文化对她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最近关于去泰国旅游的事情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出现了好多的小插曲,最后我还是决定放弃,因为泰国的民主政治出现了许多问题,曼谷的游行示威愈演愈烈。Sebstian发来了好多曼谷游行的照片,也和我详细讨论了泰国民主政治的问题,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我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民主主义者,也许是该稍微改变我的激进的民主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