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价格问题是市场中一个最普遍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市场和市场交换意义极大。如果说真实生活中,人们对价值是什么大家并不怎么关心的话,那么,人们对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的走势则是十分关心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位精明的商人是不懂得价格奥妙的,也没有哪位精明的企业家是不懂得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常识问题,在我们的那些理论家们那里却是差强人意,这些大脑中充满逻辑的理论家们,或把价格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或把价格理解为二种商品效用的交换比例,除此之外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会影响价格,那就只有一个供求关系,总之,在他们看来,市场是公平的,交换是等价的,至少在总体上是等价的。
但在我看来,这些理论抽象是有几分抽象,简单也确实简单,就是不符合事实。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其价值理论都是主要用来说明价格的理论,而要用来说明市场关系那真是不敢恭维了,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在他们那里都是属于同一个理论体系。马经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西经说:“价格就是商品效用的市场所值,也是就价值”。这种一事物决定另一事物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的思维。辩证法则总是告诉人们:某个事物运动变化总是与其它许多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你是个熟谙市场的人,或者是个实事求是,不固执己见,不以书本理论为评判是非标准的人,你就一定能从大量的生活事实中观察到价格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决定的,市场上的交换只是自由的,但却不一定是公平的,而是充满博弈的。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将逐个对下列问题作出说明:
1、价值与价格
2、价值判断与价格
3、供求关系与价格
4、市场竞争与价格
5、市场垄断与价格
6、市场势力与价格
7、市场博弈与价格
8、货币政策与价格
9、税收政策与价格
10、资源政策与价格
11、物价政策与价格
12、汇率政策与价格
13、成本与价格
14、人权关系与价格
15、其它因素与价格
16、本章小结
当然,真实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远不止这些,但通过这些描述,你会对市场有个大致的认识,这些认识不仅仅只是对交换的认识,对价格的认识,还包括对市场本来面目的认识。
一、 价格概念及其本质
什么是价格?价格是指各种商品、劳务或权力在市场上发生交易时所呈现出来的对某种货币的不同交换比例,它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和权益矛盾在市场中的综合表现。
同世界上许多事物一样,价格的内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货币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那时并没有什么价格概念,交换也不是很多,人们多是以物换物,人们心目中还没有什么价格概念,对交换的关心主要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关心,而对二物的交换比例只求个大致就可以了。在以某种稀有小巧的实物(包括后来的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年代,由于某些商品对它(指充当货币的实物)的交换比值常常重复出现,价格概念由是而生,此时的价格实质上是指两物的交换比例,只是在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被人们相对固化后,以某种货币单位所标示的价格才十分明了起来。但在纸质信用货币出现后,价格已不再是二物的交换比例,而是表现为某种商品、服务或权力与某种纸质权证之间的极不稳定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交换比例。价格这种看似极简单的现象所反映和体现的却是人与人之间极其复杂的权益矛盾和权益关系。
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源、商品、权力何以会有价格以及价格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我们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
生活实践告诉我们: 价格是一种社会关系现象,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人们相互之间权力关系状况在市场上的反映。一切价格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权益矛盾和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有什么样的人权关系,有什么样的权益矛盾,最终都会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中体现出来,交换关系就是这种人权关系和权益矛盾的重要体现。当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相对独立的权益关系时,交换无从谈起。当人们对自然资源或劳动产品根本不存在什么所有权和自主权时,以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为内容的交换从何谈起?如果人们相互之间的人权状况是不平等的,那么“等价交换”又从何谈起?在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没有价格可言,因为奴隶不够资格;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常常也不讲价格,因为没有必要。
许多人将价格与价值相提并论,实际上价格与价值是完全不同质的两种事物。价值所体现的是客体事物对主体事物的相对作用关系,而价格则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权益关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物对人的作用或称效用(使用价值直接反映物对人的具体作用大小,有效劳动量着重反映价值实体的体量大小),价格高低则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权益关系。价值现象涉及一切物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而价格现象则只涉及某些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价值与价格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即使在当代最文明的社会里,价格也未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一定是人间复杂权益关系的综合表现。
真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劳动、商品、权力之间的交换价格,除了受到商品自身价值大小的影响外,总是要极大地受到资源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汇率政策、专利政策、市场势力、市场竞争(或垄断)、生产成本、供求关系、人际关系、营销策略、交易博弈等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中所含资源的珍贵程度,资源的所有制性质,经销商对市场的垄断程度,营销手段特别是广告和回扣的费用高低,商品中税收含量的多寡,市场制度的规范程度,消费者对某产品性能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及变化方向等等,都会对商品的最终交易价格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说,价格是交易双方权力关系和权力矛盾在市场上的综合体现。它是市场上各个具有独立权益的主体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资本、信息、技术、权力和智谋等因素“自由”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
马克思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不对的。有价值的东西未必都有价格,比如:空气,阳光,自然界的水,公有共享制度下的土地等等,一切不能私有独占的自然资源,无论其对人的价值多大都是没有价格的。在绝大多数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各种财富和劳动也是不体现价格的,这并非是我们自己家里的财富和各种家务劳动就没有价值,而是家庭中没有大的权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任何时候,只有那些存在权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物品,才是需要依照某个人间关系准则谈质论价的。
在资本主义人权关系制度下,每件具体商品的实际交易价格,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各自劳动权益的相互尊重,也反映了对他人一切权力(资源的、资本的、政治的)的高度尊重或屈从。同时,对商品中人类有效劳动量的估算,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对市场竞争形势的把握,对人际关系的关照,对国家资源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物价政策、股市政策、汇率政策等的遵从和变化方向的判断等等,最终都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交换的价格。总之,自由市场里的商品价格绝不只是由某一个因素决定的,更不能主观地说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而只能是由上述所有市场因素综合决定的。
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其价格常常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同一时间、地区的同一市场上,如果以不同的人去进行价格谈判,同样的商品或劳务其价格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同一个国家,如果政府在不同时期所实行的资源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分配政策和汇率政策有所改变,同样的商品(比如住房)其价格也是有所不同的。
价格受各种不同纸币的含金权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纸质货币只不过是一种以国家意志发行的法定权证,这种权证的发行数量受多种因数的巨大影响,这种权证的取得也主要是与各种权力相联系。当然,对每个劳动者来说,要想获得这种纸币仍然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以,在劳动者之间,各种交换仍然间接地代表着两种不同劳动的交换比例,但对非劳动者来说,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因为他们的钱未必都来自于劳动。比如,封建官僚就可以凭借其官爵获取相应的银两奉禄,并且待遇可以世袭等等。
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大都公有共享,仅凭资源权力和社会政治特权获取社会财富分配权力的阶级将被有效遏制,全体民众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占有方面基本人权大致平等,人人都主要以为社会提供有效劳动的方式来从社会取得收入,那个时候我们仍有可能以纸币作为交换媒介,但那时社会按每个人提供的有效劳动量多寡来发放货币,单位货币量与单位有效劳动量之间大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联系,所以,那时的价格所表示的仍然是某种货币与实物之间的交换比例,但它已经接近按等价交换的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