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跨国团队优势,创建高端国际会议品牌
——访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庆星
本刊记者 | 张峰
记者:据了解,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依靠自身实力打造出系列高端国际会议品牌的非官方机构。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李庆星:决策者公司(CDMC),是一家国有的原政府智囊机构与新加坡一家著名会议运营机构于2004年11月合作成立的公司,在中国和新加坡同时开展业务。我们的团队有十年以上在新加坡、香港、上海运作国际会议的经验。决策者公司拥有一支由80多位专业研究、策划、营销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
近5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近百场行业高端会议,打造了数十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品牌,内容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业、新能源、电力、煤炭、房地产、轨道交通、城市水务、金融、工业地产、奢侈品等多个行业和领域。5年来,共有数万人次参加了我们的会议,数十万人次分享了我们的会议信息和相关资料。我们举办的会议效果都还不错,与会各界的评价都很高。
记者:到目前为止,贵公司已举办过三届以上的国际会议主要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特点?
李庆星:我们有十多个会议举办过3届了,有些已经办到了第五届、第六届,比如今年要举办的第六届亚洲天然气高层峰会、第六届中国核能大会、第六届替代能源国际会议、第六届中国奢侈品峰会、第五届石化产业聚焦、第五届东北亚矿业论坛、第五届中国轨道科技创新大会、第五届房地产投资国际峰会等。这些自主品牌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1,国际化程度高,40%-70%的代表来自境外;2,参会代表层次高。大部分代表都是大型公司的地区总经理或总部总监以上级别;3,影响力大。我们举办的会议在相应行业和领域中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记者:我们知道,国际会议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国际政府间的会议,二是行业及专业性的国际会议,三是国际企业举办的全球性会议。贵公司举办的多是专业的能源与资源会议,从国际、国内会议市场运作的情况看,这一类会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举办的,因为他们具有许多办好此类会议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公司作为一家专业顾问公司,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打造出一系列业内知名的国际会议品牌,这在国内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在国际上也并不多见。请您谈一谈贵公司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李庆星:据我所知,国际上行业及专业会议,大多有行业协会、行业媒体、会议机构策划组织,政府很少直接参与组织。一般来说,这类会议都是商业行为。在英国和美国的会议市场上,像我们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会议产业在国内刚刚兴起,很多人太过注重会议规模和场面,忽视了参会嘉宾和会议议程的专业性和议题的深度,这就导致很多会议就像流星一样,开过一次之后就悄然消失了。会议其实是有生命的,而其生命的原细胞就是与会代表内心抽象诉求的具象化,这个具象化的过程对于专业会议策划人员的基本能力就是一种挑战。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公司还是有独特的竞争力的。
依靠大家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在会议业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相关企业及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的普遍认可。
记者:据悉,贵公司的会议客户涵盖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约80%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在参加会议及赞助会议方面,世界知名企业都是非常理性的。在会议策划和组织方面,您是如何做到不断满足会议代表需求的?
李庆星:是的,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这些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用于会议、考察和赞助的固定预算,而这些预算的花费都是非常理性的。我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我们对于能源、城市基础建设和奢侈品等行业的专注度和深入研究。当然,国际背景的研究团队也是功不可没,他们长期跟踪研究目标行业的政策、战略方向、技术与企业投资动向等,为我们会议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记者:能源与资源类国际会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
李庆星:由于能源、资源在很多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都比较大,因而成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当然,国际上每年这一类会议举办得也很多。比如在美国,能源、资源类会议就是商业会议的主力军。我们国家的会议产业刚刚起步,能源和资源类会议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些会议将成为中国展现自身实力的重要舞台。
记者:我国会议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各个城市都很重视。您考虑过没有,如何将您的会议的资源优势,与我国区域会议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以发挥其更大、更有价值的作用?
李庆星:的确,近几年各个城市都很重视发展会议产业,注重引进各类品牌会议。 这与我们的运作思路也是比较吻合的。目前,我们正在与几个城市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加强合作。我想,我们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一定是共赢的关系。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会议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庆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会成为除美国外的第二大会议举办地,但目前我国会议市场还不够成熟。未来几年,我国会议市场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我认为我国的会议市场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会议行业总体规模和产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中央政府和各城市的重视;2,中国举办的会议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步成为中国软实力展现的重要舞台;3,行业会议和专业会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可能会占据半壁江山;4,会议数量越来越多;5,虚拟会议技术与面对面会议将更好地结合。
我愿意与业界同仁一起,为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