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时事辩论会报道:“陈光标高调赴台行善,有损台湾人尊严?大陆首善陈光标月底将赴台行善,由于陈光标坚持采用当面向受捐者发放现金的形式,引来台湾社会争议。立法委员强调,发善款要考虑受赠者尊严。而新北、桃园政府则认为观感不佳,明确拒绝;但许多台湾底层民众却对“尊严”说不以为然,希望能够领到善款”。
称陈光标大陆首善?这是凤凰网下的标题吗?在西方慈善精神十分发达的社会,慈善精神的代表只会是放弃学者生涯到非洲去行医的史怀哲,或是放弃校长生涯,去过“穷人中的穷人”生活的特瑞莎修女,“首善”怎么数都数不到盖兹。美国对盖兹的善举表现十分平淡,说捐尽家财的富豪很多,只是盖兹刚好特别有钱而己。只有我们太喜欢什么事情都用钱来计算,才会把捐钱看的如此之重。
慈善不是一时的感动,更不是镁光灯底下的激情,而是时时、日日、年年、默默的不断的善念,平常一言一行的砥礪,“时穷节乃见”时,自然焕发出大爱的光辉。在慈善世界中,功效是次要的,精神才是第一位。
另外发钱这种“慈善”,如果这也能叫慈善的话,实在是最不入流的一种慈善行为。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刚发财的土财主进了大观园,不知如何显阔,就把LV店买个精光。
台湾虽然离慈善先进国家还有一些距离,但公民社会与志愿者精神己比较完整,有了专业性强、发展三十多年的跨世界慈善网络如慈济功德会,也有目标性强、专业能力强的基金会,如支持文艺的台积电基金会、支持社区营造的信义房屋基金会。慈善是要专业的,除了有清楚的组织目标,有效的动员网络,细密的分工合作规则外,还要对受捐助者有深刻的调研与分析,才能保证钱花下去,受益者真的受益。
发钱,怕是养出了懒惰与贪婪,“慈善”的实在太不专业了。
有台湾人说这是尊严问题(一定是民进党的台独份子说的),有网友说这是作秀。其实这既无关于尊严,陈光标也该是真有慈善之心而不是作秀,但他的行为太不专业了,等于是向台湾人昭告大陆祖国的慈善事业就是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