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车之患,未来或要治理“公务飞机”?


治理公车之患,未来或要治理“公务飞机”?

      ● 陈 宏


   预计今年下半年,北京将实施低空开放,届时,将通过固定区域内随时申报和固定航线提前一天申报等方式,实现私人飞行。(2011年1月7日 《京华时报》)

   这真是飞行爱好者的一大喜讯。2010年11月14日,《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未来5至10年的改革目标。此前在珠三角和东北地区进行的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开放试点,2011年将在全国推广。这标志着中国长期以来严格的空域管制体制开始松动。可以预言,通过未来十几年发展,中国空域将迎来“飞机飞满天”,这样壮丽的景观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当年有辆小车开上街也是一种了不得的时髦,如今已成为平常百姓事,而治堵已成为一大难题,特别是公务用车增长迅猛难以遏制。据有关数据显示,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中国公车支出每年近2000亿元。1994年中办、国办就曾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这项不时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改革名目,已然步入了它的第17个年头。

   而中国公务航空正在悄然升温,经过12年的发展,加上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国内公务机包机租赁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公务飞机从2008年开始快速增长,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000到2000架公务飞机,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当前提到的公务飞机,主要是私人和民企及明星购买的公务机(其实是“私人机”),以及提供包机租赁服务的公务机(可以为私人也可以为单位服务),主要顾客群包括世界500强在华企业、中国大型民营企业以及演艺明星,主要用于访问考察、商业演出、灾难救援、医疗急救等。

   百度百科对“公务航空”的解释是:专指使用专用飞机为企业提供商务旅行的航空服务。专用飞机可以是企业自己或者租赁的,也可以是包机。但就像企业的商务用车一样,通常只有企业自用或者租赁的专用飞机,才能随时可用,实现企业商务目的。百度百科对“公务机”的定义是:在商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活动中用做交通工具的专用飞机。

   有人说,在中国的富人中,有六分之一想购买私人飞机,而低空即将开放的政策也极大地刺激了私人飞机产业链的发展。在海南三亚“海天盛筵”奢侈品展上,约150位特邀嘉宾乘坐多架私人飞机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云集此处,场面壮观。可以说,内地老板买公务机已经不差钱,低空开放后,将会有更多的公务飞机。

   物以稀为贵,拥有公务飞机如今已成为一种财富象征,豪华的公务飞机高昂的耗费自然不是公务用车所能比拟的。如果说目前公务用车是我国最大的公务消费开支之一,那么随着今后政策的松动和机场建设的加快,一些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也会竞相购置公务飞机或包机使用专用飞机,全国各大城市公务飞机市场潜力巨大,公务飞机消费将会迎头赶上。这里要明确的是,是要防止奢侈浪费,而不是限制公务航空的发展,应有规章可循。

   无庸讳言,在当前我们为治理公车之患而绞尽脑汁时,可能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随着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机及包机租赁市场快速发展,我们或许还要来治理“空中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