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十日谈


  法国钢琴家:卡萨利斯

 

  《新民晚报》自去年12月28始,开始刊发我的十篇关于钢琴大师的乐评文字,跨年度发到了今年今天,发了6篇。其中有写傅聪先生的《难忘傅聪的K595》、有写安东克迪的、有柴可夫音乐学院院长齐格然.阿里哈诺夫的,

匈牙利钢琴家:耶诺.扬多

今天是写去年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大师班上表现最抢眼的德国中年钢琴家迈克,题为:__

 

迈克的舒伯特

 

 

没有听到迈克.恩德列斯的现场音乐会,不免怅然若失。还有彼得.弗兰克尔这位英国钢琴大师,在七十岁生日这天登台,大师班的首场演出,这让大师班的“开山炮”成功爆响,掀起耀眼热浪!几乎所有听过的人,都对他们两人推崇备至。这更加重了我的遗憾成份。好在,我还听到了耶诺.扬多的现场。尤其下半场演奏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的作品,还有巴托克的,音乐之醇美,如品珍馐佳肴。

没听到迈克的演奏,却听到他在讲大师课。他温文尔雅,充满温润,不论讲解或示范,一直将笑容挂在脸上。那是泛着光亮的幸福的面孔。早餐桌上采访迈克

他得知我没有听到他的演奏,便将新近出版的录音唱片送予我。他拿出的是两张唱片,一张是肖邦的,另一张是舒伯特的,任我选择其一,我选择了舒伯特。果然,是一张令我百听不厌的光盘。迈克与舒伯特似乎有缘,他将舒伯特的内在气质鲜活托出并给予了极具说服力的阐释。怪不得他在德国的舒伯特国际比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和特别奖!

他与舒伯特有着天然脉息:1961年他出生于德国一个山区小镇: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奥勃拉尔谷地区,那个小地方叫桑托芬。那个小地方交通闭塞,经济也不够发达,在他童年记忆中,仅有一台老掉牙的风琴。而他到了16岁时,才在慕尼黑真正拜了老师克劳斯.希尔德和卡尔.黑尔曼.穆隆戈维乌斯。他属于起步很晚的那种琴童。甚至不能称其琴童,16岁了,应该是少年郎了。我问他这个年纪才拜老师学琴,不晚吗?他笑着回答:“晚也比拜个坏老师要幸运得多。”

迈克虽然出道晚,但他没走弯路,他一上道就是康庄大道,就可以高速高效地前行。

细致委婉优雅,都是迈克的演奏风格,但更多的还是他的那份优雅的音乐感受。跟他谈话,无论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面带笑容细致回答,他是那种非常健康的阳光中年。

“英雄豪迈般的开篇,将舒伯特的凝重而深沉的内心倾诉出来,然后,是委婉的抒情色彩极浓的渲染笔触,再重复主题句子,依然豪迈坚定,却注入了厚重的悲壮情怀。这是油画,德式油画,他以最自然的方式切入,仿佛是从自己的内心里流淌出来,丝毫不需要借助什么。句式段落相当清楚明快,层次感强,声音颗粒饱满坚实。”这是我当天听完舒伯特奏鸣曲后即兴记下的感受。

我与听过他现场的朋友交流过这种感受,哪知对方告诉我,迈克岂止是舒伯特演奏的好,他的德彪西、舒曼、还有戈多夫斯基的“美酒,女人与歌唱”每一首都是经典!

看来,没听到的遗憾将依然纠结着我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