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人们某种劳动加工的产品为何一定就成为价值物而不是垃圾?这里是有个价值判断问题的,而这种价值判断问题又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各种商品的交换价格。
首先,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由于人们对商品价值的本质在认识上的极不统一,这就使得人们对同样商品或劳务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极不相同。效用价值论者常常根据商品对自己的心理感受效用大小来评判商品价值,劳动价值论者则常常根据生产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寡来评判价值,还有其它许多种怪异的价值论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商品价值进行判断。只要人们思想中的价值坐标还未完全统一,人们对同一商品价值量的测量就一定是有所不同的。在劳动价值论者眼里,一个社会无论生产多少数量粮食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总量与生产这些粮食所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在效用价值论眼里,粮食生产太多了效用会递减;而以需要劳动观看问题,一切商品之有无价值至少要内容、数量、质量、时间、空间五个维度来分析。即使像粮食这类在内容和质量方面都是完全合乎人们客观需要的劳动产品,只要超过人们客观需要数量(对应于特定对象的特定需要)的部分或超过市场需求速率(对应于特定市场中各种持续性需求)的那份供给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一种浪费。在这里,人们的价值判断却是这样的不同,而所有这些不同的价值判断,又总是必然地要影响到交换双方对相关商品在市场中的报价与要价。
其次,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影响价值判断。对劳动价值论者来说,要想断定商品的价值量必须首先知道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专业化使得人们只熟悉自己企业的生产,不太熟悉其它企业的生产,人们往往只对自己企业生产的各种商品所含劳动量多寡比较了解,而对他企业生产的各种商品所含劳动量多寡则不太了解。而协作化社会化的生产又使人们只对某件商品的某个生产环节的劳动耗费比较熟悉,而对该产品的其它生产环节的劳动耗费的情况也不太熟悉。这种仅仅熟悉本企业本岗位劳动生产率而不太熟悉其它企业和其它岗位劳动生产率的情况,特别是不可能做到准确了解全社会各个企业各个岗位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使得人们在市场中要想准确判断各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变得尤其困难,因为各种商品都是物化了的劳动,其所含有效劳动量都是隐形的,完全不可检测的。再加上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都会对自己生产的各种商品所含的有效劳动量尽可能保密,这就使得参与交换的各方对对方的商品价值含量只能作一个大概的估算,估算失准的事是常有的。一台电视42寸液晶彩电大概需要多少个工的有效劳动量?一辆小轿车需要多少个工的有效劳动量?非其行业之内的管理者是很难弄得清楚的。
其三,营销人员的虚假宣传和商业广告欺诈影响价值判断。商品广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只宣传商品的优点,并且常常夸大其辞,不宣传商品的缺陷,并且故意遮掩隐瞒。市场营销人员也是一样,总是吹嘘其商品如何如何的好,性能或功效怎样非同凡响,购物者如果全信就必然上当。而一些黑心的商人,或以硫磺熏白木耳,或以苏丹红染辣椒,或三聚氰氨参鲜奶,或以地沟油烹菜肴,以瘦肉精喂生猪,以死猪肉当生猪肉出卖等等,完全昧着良心欺诈使假,这些招术的最大“效用”就是瞒天过海以次充好,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商品交换的价格。
其四,各种别出心裁的包装,让人眼花缭乱,外表富丽堂皇,内里甚为糟糠。一定的包装是必要的,既方便存放和运送,又美观好看便于赠人,产品的包装也就是应了人们的这种需要而产生,而一些极有心计的商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此种需求偏好,大行其偷梁换柱欺诈使假之术,将假冒伪劣商品包装得极其艳丽华贵,特别是那些食品类商品,有的采用了完全密封的包装技术,不打开包装是看不到里面东西的质量的,而一旦打开就不好退货,又不好拿去送人了。这就给一些不法商人留下了许多作弊空间。这种包装不仅不是免费的,而且极大地影响人们对商品价值的主观判断,从而影响其交换价格,同时也是对包装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其五、在一切新产品和新技术行业,顾客由于对新技术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了解,在进行交易谈判或订立交易合同时,非专业人员常常并不知道要从那些方面验证和把握产品的质量,也不知同一系列的产品有多少个质量档次和质量规格,因而在签订交易合同时所提出的交易约束条件往往漏洞百出,要价也大失水准,而生产或服务提供商则在利益最大化心里指使下,则是特别欺负那些外行的,他们或随意漫天要价,或随意变更商品的质量规格,损害客户利益。
仅从上述几个侧面我们就不难看出,价值判断的失准既可能来自于人们的主观认识,亦可能来自于供给方的各种宣传、包装、隐瞒和欺骗。价值判断的失准必然导致价格谈判的失算,在我们日常频繁进行的市场交易中,那些看似公平自由的交换过程谁也不能说都是等价值的交换,其中因人们对价值的误判而导致的价值与价格的背离是经常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