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大法学院15年:打造“财经法律”品牌


    

中财大法学院15年:打造“财经法律”品牌
发布时间:2011-1-12 【法制日报】

图为答谢酒会现场
 
图为法学院院长郭锋致词
 

□本报记者 蒋安杰 万学忠 林楠特

2010年12月28日,寒风料峭,一场温馨又热烈的答谢酒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著名法学家王家福、江平应邀出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界、实务界、银行界、金融界的代表二百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庆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走过了15年的岁月。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1995年建系,2004年改院。15年来,法学院在“入主流、创特色”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坚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立院宗旨,以“财经法律”为品牌,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为目标,规划和推进法学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至2009年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财大法学院位居全国第19名。不久前又获批为全国19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15年来,中财大法学院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得到法学界、教育界的认可和鼓励,已经成为银行界、金融界法律人才储备的强有力后方。

真诚的祝贺与感言

答谢会上,嘉宾们纷纷致词以表达对中财大法学院15周年的真诚祝福。

我国著名法学家王家福教授对中财大法学院15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了真诚的祝福。他说,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在15年期间,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无论在培养人才方面,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发表祝福感言,他表达了自己祝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15周年的心情。同时感慨地说道:“我们国家现在的法学院校已经有六百多所,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市场经济里面,只有靠竞争才有活力。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进展很快。希望能够看到中财大在未来五年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能够有更多的学术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向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15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奚晓明副院长在致词中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空前繁荣,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表现为法学高等教育数量迅速增长,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表现为法学院校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在这一发展潮流中,一些新兴的法学院找准发展定位,迎来了自我发展的良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就是其中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法学院。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代表金融界致意,他说:“其实我只能代表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但还是要热烈地祝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15周年,也向15年以来法学院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目前,我国的几大商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在运用法律手段和依法办事、依法经营这些方面,很多地方都借助于法律方面的人才。很感谢法学院培养出来一些有质量的学生,为我们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很感谢他们在法学研究方面提供的法律思想,为我们各项事业,特别是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路灯。”

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和北大法学院,向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1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吴志攀副校长感慨地说,“这15年来,我有两点体会。第一点,甘功仁老师是北京大学63级法律系的学长,我那个时候还在上小学,他的许多同学和晚辈的同学后来都是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甘老师做学问、做人确实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第二点,我们跟中财大联系比较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郭锋院长是一位非常积极能干的院长。所以说,除了领导重视以外,还有一点是院长要投入、老师要投入,这两点对于任何法学院、任何一个学院和院系来讲都是如此重要。另外,我非常希望北京大学、北大法学院跟中央财经大学和中财大法学院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我们教育界、法律教育界的明天。”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在会上发表致词,他讲道,“应该说我见证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15年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历程,也切实感受到了中财大法学院在15年来,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法学院这几年的发展,与这样一个朝气蓬勃,而且能够干事的领导班子分不开。人大法学院和中财大法学院应该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真诚地希望中财大法学院在王广谦校长、郭锋院长等各位领导的带领下,在老师们的齐心协力之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说:“现在国家的法学院校发展得非常快。这也是体现了三十多年来,国家法制建设进程的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法制进程确实是非常的快。同时,我们在其他法制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我想我们各个高等院校法学院,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是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的,是功不可没的。”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成立15周年,特别是对中财大法学院在15年所取得的学术方面、人才培养方面、课题研究方面、社会服务方面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两所大学多交流,多联系。

艰苦创业风雨兼程

据说,中财大法学院是从一个经济法教研室发展起来的,蔺翠牌老教授作为最早的经济法学人,一直在经管系里面一个教研室任教。后来学校领导决定在财经大学里面办法学系,把甘功仁教授请到中央财经大学,组建法学院。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办公室也没有,学生来报到以后,各个地方也都很艰苦,学院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现任法学院院长郭锋教授如是说。

校长王广谦在向与会嘉宾回顾法学院发展历史时说:“15年前刚建学院的时候,只有经济管理系下的五六位老师的经济法教研室。当时大家的讨论并没有停留在建立一个法学专业的层面上,而是下决心成立一个法学系。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学校荣幸地请到了甘功仁教授。他当时在法学会工作,听说中央财经大学要成立法学院,便放弃在法学会稳定又很有发展前途的行政工作,到大学来办教育,令我们非常感动。”

王广谦校长回忆:“记得在1995年招生的时候,甘功仁教授刚到学校不久,当时学校口头答应分给我们三间办公室。但开学当天上午,办公室还没有得到落实,记得那天下雨,甘功仁教授都没有带雨伞,只得在我们校园的树下避雨。当时我知道后非常生气,我说我们法学院成立了,为什么连办公室都还没有?那天我的态度很不好,非常严厉地要求保卫部门通知几个教研室,如果下午4点钟不腾出办公室,我让保卫处把他们的东西扔出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天下午三间办公室才得到落实。”

法学院院长郭锋告诉大家,甘教授当系主任和院长这么多年,一直在谋划和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法学院地位的提升和发展。在甘老师时代,他把人才梯队组建,教师队伍扩建始终摆在第一位,每年都会大量地引进名校毕业的博士,还调进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因此使得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在10年发展当中,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迅速。现在学院教职员工有近六十位,专职教师近五十位,教授12位,副教授二十多位,讲师十多位,他们当中85%以上都是博士学位,正因此,才迎来了中财大法学院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15年过去了,在第一任院长甘功仁教授的带领下,法学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法学院在郭锋这位年轻又有朝气的院长的带领下,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如今,法学院法硕专业学位,在今年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学位教育综合试点校的过程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专业学位综合试点项目之一。学校也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专业学位综合试点教育改革的一个试点校。

迎接未来更新的挑战

对一所学校来说,15年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对一个年轻的团队来说,15年的历史是值得用浓重笔墨书写的。不忘历史,也要展望未来。

对于法学院未来的发展,郭锋院长说:“法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以地处首都的区位优势和财经法学的品牌地位,近期将法学院建成学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法学院,力争在未来将法学院建设成为优势突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知名法学院。”

“今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应该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把理论研究工作做好,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财经方面的优秀人才,使他们有法治的信仰,对法制权威的崇敬,使中国真正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社会真正建成法治社会,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人民能够安康幸福,安居乐业,这是中财大法学院作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或者是在财经方面应该作出的贡献。”王家福教授给予了殷切的期望。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说,“这几年学校确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我们学校的支撑性学科——经济管理与法学,法学已经成为我们学校一个支撑性的学科,一个主体性的学科。由此可见,法学学科以及法学院在我们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当中,是处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们法学院成立的时间很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法学院法学学科博士点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化,我们原来满心希望,今年有可能把法学院的博士点建起来,但是因为今年国务院学位政策发生了一个变化,因为我们法学院过去没有法学一级硕士点,没有法学的二级学科的博士点,所以今年等于还没有参与竞争我们就出局了。但是鉴于法学院目前的实力,今年北京市评审的时候,第一个给了我们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这个是我们法学院未来建设发展的一个前提性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通识化的潮流,自建院伊始,就坚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立院宗旨,按照“入主流,创特色”的办学方针,依靠中央财经大学特色优势,致力于探讨法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教育与研究模式,侧重培养通过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财经、法律、实务特色。并在致力于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法律硕士”、“财经法务精英”培养基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会向社会,向各位朋友交出更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