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产业链向上攀升的离岸外包创新模式


  15年前,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来抵消较高的交易成本为发端的离岸外包,一定没想它给企业带来的组织变革及深层次服务意识上的变革,这一模式借助于网络优势使IT行业在全球连成一个大型工厂,并维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经历了全球的经济衰退,IT离岸运营和外包行业依然持续增长,虽然速度有所放缓,但势头未改,少数赢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即将蚕食印度、菲律宾、俄罗斯等国众多一、二级供应商的离岸运营特权。现在,新的托管服务经营模式已在离岸外包业中悄然铺开,并惠及离岸服务供应商的客户和员工。
  
  据麦肯锡2008~2009年对全球IT离岸运营和外包行业进行的调查(涉及亚洲、欧洲、北美地区企业共200对客户供应商关系,其中包括65家《财富》200强企业)了解到,原有的离岸外包模式已被悄悄改写,突出表现为以下四种实践:新型的服务交付模式、更强的业务专长(而不仅仅是IT技术)提供能力、更加成功的人才管理方式以及更为明确的结果衡量标准。
  
  一、 交付模式的改变
  
  以托管服务模式替代职员扩充模式。在新的交付模式下,供应商同意以给定价格交付满足所需服务的特定功能或能力,例如:供应商签订合同,同意在一定数量和停机时间参数范围内提供为期一年的数据中心支持,或按照双方明确约定的服务水平提供生产运营支持。客户在此模式下,一改以前要为供应商在IT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聘用的每一位员工买单的要求,只需锁定所需的服务,便可从中受益。
  
  新模式下的离岸外包供应商,将花更多的时间在开发基础业务流程并形成文件,同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管理工具、标准化工作报告及服务水平协议模板等。此时更加关注于交付结果和关键要点的把握,并由此建立并管理一套知识转移流程,将主动权更多的交给供应商,从而以目标为导向,形成更好的控制权。
  
  二、 发展业务领域专长
  
  供应商的工作范畴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新的模式迫使供应商沿着价值链逐步向上游管理层面攀升,客户在挑选供应商时,更多的关注于对方是否能为自己提供大众化业务流程支持,比如财务审批流程、贷款发放技能、信用卡交易处理等。
  
  若客户和供应商在某个领域中频繁合作,客户可以向供应商清晰的表达未来几年里自己的中长期战略,而供应商就可以深化其专业技能,并在后续的工作中加以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越是默契,对客户将该业务领域中的60%~70%的IT支持服务有效地离岸外包变得越为容易。从而使双方形成最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三、 更加成功的人才管理方式
  
  经济增长减缓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通常供不应求的离岸劳务市场出现疲软,但对处身期间的供应商却远非如此,他们仍面临着激烈的高级人才争夺战。
  
  新模式下的由关注全部过程改为对目标的关注,让供应商本土化管理得以实施,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与供应商合作,培养当地团队领导人,允许其自主管理项目。这些最佳实践可大幅降低员工流失率。同时,随着合作的顺利推进,高端开发项目中一些挑战性工作与系统维护加入离岸外包,将有助于帮助供应商稳定员工队伍。
  
  四、 指标与透明度
  
  从原来依赖成本为中心的各种具体指标,开始向透明度高的指标点转移,即业绩低于或高于平均水平的情况,正确的衡量及评价标准,将大大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追述离岸外包整个产业链发展过程,我们看到游戏规划正在发生变化,在经济衰退后的环境中,以持续施压,力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特点的“新常态”将会形成,这将促使企业不再将眼光局限于低成本和常规业务。新的离岸运营模式需要能够胜任各种战略任务的高级技术员工,以及更加重视合作关系和人才管理的新型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