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必先有制度的崛起
赵红军
前天手中拿着一本《读者》杂志在阅读,因为我有一篇文章发表在2010年第17期上面,至今还未拿到稿费,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所小学午饭时间,老师在吃饭,学生们也在吃饭。一个学生很快就吃完了菜,可能觉得这顿菜不错,于是就走上前去说,“老师,我能不能加菜?”,老师说:“不能”,学生反问道:“我怎么看见老师在加菜”,那个老师气急败坏地回答说:“这是规定”,这个学生不解地走了。回到家里后,学生再次向家长提出这个问题,家长陷入了沉思,回答这个问题不太好,不回答也不好,只好不做声了。
从这个例子来看,“这是规定”乃是搪塞学生问题的一个办法,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讲,这就是一个制度。可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这个制度,就知道这个制度乃是一个不公平的制度,得不到大家维护和支持的制度。且让我们问开来,这个规定到底是谁的规定?本来按照道理,教师和学生共用一个食堂,各自都掏了一定的伙食费,因此,一个制度的出台理应考虑不同参与者的想法和见解。但我们发现的却是这样一个不公平的制度,因为它对老师而言是有权利的,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权利的,很显然,这个制度没有经过参与方之间的参与和讨论,更没有经过一个民主化的程序而制定出来,相反却是其中“强势的一方”利用自己的某种强势而制定出来的一项制度,它的目的不是界定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而是防范弱势的一方对强势的一方利益的可能侵犯。多亏问问题的是个学生,因为如果这个学生不太懂世故,可能就此作罢,可是若这个学生足够伶俐的话,他就会揪出一个值得终生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作为这个小孩的家长,他也一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若是将真实的情形告知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会是,这个世界与书本上的世界怎么有如此大的反差?一面是美好、纯真、朴素,而另一面却是不公、复杂和纠结,从而很可能让小小的孩子失却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当然过早地将这样的真实信息告诉小孩,也可能给我们这个社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小“大人”,看上去他们年龄很小,但是他们过早地介入了成熟的社会,看上去他们童心未泯,但偶然间会做出令父母、社会十分不解的事情;可是如果不告诉小孩身边的这个真实世界,小孩子日后走上社会的道路却徒然增加了许多的疑难、不解甚至挫折。
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这样的规定。记者手中拿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政府机关去,要求查询政府有关财政支出的公共信息,被告知,“这个信息不能公开,这是规定”。当家属拉着疼痛难忍、即将临盆的孕妇到医院时,医院要求“先交费,再入院”,并冷酷地说,“这是规定”。当消费者到电信缴纳话费时问道:为什么原先声称的每月零收费的手机为什么要收费,电信公司的人员说,“因为你每月的话费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按此收费,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当你掏了几倍的钱坐上高铁以后,却发现速度并没有提升,而且原来的快线被硬性取消,当你问工作人员为什么时,同样被告知,“这是规定”……
愿我们的社会早日走上文明、富强、公正也更加民主的社会,而不是到处充满险滩、规定、不公和专断的社会。因为这些层出不穷的规定虽然美其名曰“制度”,但岂不知这个这样的制度不仅起不到制度应该发挥的作用,相反还会激发出另一套成王败寇、强权政治经济的追随者,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够成就中国的崛起呢?依我看来,中国的崛起,首先需要制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