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文筠 | 2010年09月27日 01:49 | 栏目: 玻璃城里散珍珠……
(85) 点击 | (7)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wuwenjun.blshe.com/post/8376/596076
朱耀东的草味阁
http://zhuyaodong.blshe.com/post/14217/596017
我的明清家具情缘 (博联精粹)
http://zhuyaodong.blshe.com/post/14217/574714
有空来坐坐 (博联副刊)
http://huangjiandong.blshe.com/post/13857/595333
我与风共舞 黄建东 (博联副刊)
必须这里写两句话:
好家伙,耀东,还有建东,你们不能这样,推荐你们二位来博联,
一上来就把博联副刊、博联精粹的版面给占掉了。
怪不得俺现在上不去了。都是你们这些东东……
也怪不得俺冥冥中,要把耀东给到俺的第二篇博文“不小心”弄丢。
否则,你们这个“东”那个“东”的,一上来就紫气东来,光芒逼人,
俺这样的文字“小卒”抛头露面的机会一点也不给剩,太过份了,俺可怎么活啊!
俺唯一略感安慰的是,说明了二件事: 1、俺没有吹牛 2、俺还是识货的
吉星高造,紫气东来——不知耀东是从哪淘来的。居然有这样的踏毯,印着这样的八个字(这不就是为耀东设计的吗,主人的名字趴在踏毯里欢迎您呢)。这辈子去过很多人家。在装潢上讲究的很多,但在文化布置上如此讲究的,甚少。
这不,还没有跨进门,就让你对这家主人于家居的每一细节、都充满个性文化与独特品位,顿而有了深刻的印象。
耀东家里,举手抬足,都是你别处难以见到的宝贝。问题是这个世上有些东西,都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你要花的是“时间”(惟独真正喜欢了、你才肯为它花这个“恋爱的”时间),除此,还要凭你的缘份去淘(也不是花时间都能等来、有些东西讲究个缘份,求之不来)。
喝一杯茶的功夫,或者随便拾起一件,你都可以置身于某个闻所未闻的见识之门前了:无数的小历史、小故事、小贴士、小常识、以及关于一件古物、玉器、藏石、家具的小说法,小讲究,等等等等,主人便会如数家珍地与你涓涓道来。包括我们正在喝的这杯茶的茶叶、包括俺忍不住整只掌印按于其上贴之抚之、立刻有一股清凉渗入肌肤之那只新淘来的、估计没有二个男人也搬不上楼的整块石料的茶海,包括旁边案几上正在袅袅而散、有奶油味的沉香……无一不是话题。
最近一次去,看到一座至今仍贴着“破四旧”字样与文革小组图章的木质佛像。不知道哪个人家抄来的。岁月历史里的流光与劫数,它们都看在眼里。从这一家,换到那一家。
而上次还在那里的那只桌子不见了。
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桌子。
可不是他这次“我的明清家具情缘”里写到的那张。
四只桌脚、用类似马蹄的深色布料扎了结结实实,桌面上铺陈着另一块织物,颜色形状极似马鞍。整张桌子,看着就象一匹停在那里的骏马,随时等着你驾驶着你的灵感、跨马上鞍、奔而远驰。
今天不写耀东。因为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笔下难以割舍、足以道来的细节,一时半会,不是我一篇博文能完成的。
而是看耀东的这篇博文,煞是感慨。想起了十年前耀东带我和林一行三人去赵闻龙座落于九亭之那个庄园的情景旧事。
第一次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知道了一个私家庄园不是论平方平米、而是论亩的。整整16亩地,傍河而建......
高墙大院的气势,恢弘大钟的古老原始"门铃",让你置身其前,一下就仿佛回到了前朝前代。
这不是小说里的情景。却真实而又虚幻得象在引你进入一个传奇的故事章节。
钟声在我们的手里悠悠响起,那个感觉,就象小孩子在玩过家家。过后,半天有人来应门(要步行很长很长的一条甬道、穿过大得还可以造几栋建筑物的院子才能来开门,这个时间你去算)。这个节奏,让你感觉这里的时光比它处要慢......一颗整天狼奔突离的心,浸在这样的氛围里,情不自禁地就慢了下来。整个人,也跟着静了下来。
一进门,好象记得是蔡元培还是哪个名人旧居的一个很有味道的亭子。一看就有年月,整个的拆来按原貌搭建。没有一块砖,全是木......被招呼着里面落座。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围坐一老式的、难免有岁月刻痕的木桌前。喝茶用的是古董的小盅茶具,弹烟灰用的是古董的青花瓷的陶瓷烟缸,样样件件,并不很精致,相反,还有一些粗相拙朴,但一看,都绝对是有来历。我看着三个男人烟起烟落,一个人悄悄地忍不住心下揣摩,那些被他们手起指落、弹着烟灰、不甚经意的小玩意,它们都曾经在怎样性格和阅历的人手里经过?年轻还是年老?而它又见证过怎样的历史朝代?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物是人非的故事?
说话间隙,顶上掉下一只硕大的蜘蛛,吓俺一跳。战战兢兢问庄园主人,那只蜘蛛,不会是宋代的吧?被你当宠物养在这里?因为这里除了人比较新一点,好象其他都是旧的。
外面偌大的整个没有人迹的院子,湿地般的宁静(后来才知道,有一只国外进口、俺也没有看清面貌、白天永远被锁着、夜幕下才会放出来的、见到生人绝对性命之虞的大狗,被关在一间大屋子里,一声不吭。主人不说,你绝对想象不出,那辆开到伊拉克去也绝对没有问题的四缸越野的车房隔壁,潜伏着这样的一只凶猛的如藏獒般的大狗。湿地般的宁静,随时可以在一分钟里变得危机重重。让俺联想起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那只一人高的恐怖的大狗)。那个足可以气定神闲、信步徜徉的大院,大得远远可以看见(应该用"望见"比较贴切)另一头蜿蜒着的庭廊与望烽塔。地上是一条通向湖心的小径,全是新天地那样的石库门老房子动迁,收购来铺设的小青砖。一个人要对古文化有多么的嵌入骨子的热爱,才会把这种被人弃之的物品,有心地点滴收藏。以后估计这种作为一个老上海人曾经到处可见的方条小青砖,在城市里就要绝迹了(现在已不多见),人们便开始要象花钱去看今天的古镇一样去买回这个感觉——踩着碎步、就象是走在一条通往平仄词牌的小路上一样,满腹唐韵与宋词里的落寞与怀旧而走在这样的青砖小径与古典画面上。
我倒是对闲置一隅的一只硕大的长方形石料水槽显示出不一般的兴趣。站立打量,里面蓄着水,养了几只看不出年岁的乌龟。在赵闻龙的介绍下,才知道那只水槽边缘溜光磨损的凹陷部位,是长年累月大户人家家里的马匹并排挤着饮水时,被下巴脖子这块粗糙的毛鬃的皮肤蹭出来的。什么才叫是岁月打磨?这就是了。钱买不来的。你看着这只水槽,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来历"这两个字。它自然而然地就写满故事地站在那里。让你能感觉到它虽然不发一语地"站"在那里,但也充满着某种气场。终于明白为什么崭新的东西就是缺少了一份压得住的内涵,总让人有爆发户之乡气的感觉。一览无遗,没有回味。而真正来自于贵族的,不是金钱高价堆积出来的抛光的玩意,那个光,应该是岁月使然由内而外之泛出来的原木包浆般的光。惟其那种旧旧的、但品质精良、耐得住岁月、细节里无不透着一份岁月沉淀出来的优雅与从容、淡定与内敛的光,才配得上我们的珍藏。想象那会是几匹马呢?驮着它们的主人,奔驰归来,然后紧挨着在这里一起呼哧呼哧大口饮水?我甚至能听到它们气喘吁吁的声音,把鬃毛弄得湿湿的......
然后就是那些跟现在的大卖场一样的其中一栋建筑物里、铺天盖地的明清家具。有的打着即将漂洋过海出口的标签。这才知道上海博物馆里的那些东东,在这里,根本汗颜。一个国家级的博物馆里的藏品,较之如此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民间私人馆藏,近乎小儿科。成龙与赵闻龙,似乎来往甚密。从来没有记者或电视栏目能请到这样隐士般的富豪录到节目与人物采访。你问问他们,他们要那个破烂的名吗?只会是不屑一顾的默然一笑。然后继续保持他们的一贯的低调。传奇人物都有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才能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
耀东是个奇才。奇才怪才碰到一起,才会彼此有那样的惺惺相惜。
记住,一个亿万富翁,他可能走街串巷,混迹于“磨剪子哦”那个悠长而古老的吆喝里(千万不要小看那些衣着朴实的走街串巷的小贩。也就是周立波“海派清口”段子里讲到的“黄牛”。当然,此黄牛非彼黄牛。黄牛也有不同境界的。显然这家庄园的主人,是极品版的。他的眼光里别人偷不去的古家具鉴赏的功力,是你几百元高价买来的书本上学不到的。否则你跑断腿,也收不到一件像样的家伙。而他们背后的身家,可能比boss堂上的嘉宾,还要可圈可点。真正是,高人隐于市啊)。相信他们在这条路上,可能曾经有过一段和我们一样“讨生活”的艰难之路,但当我们还在继续地工作“讨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原始动机已经不再是那个人人都有的“发家”了。风来雨去,那是一份被一生的岁月慢慢蚀刻进骨子的真正真正的热爱。所以,那些曾经长在森林里的有灵气的“树木”,虽然被伐了下来,做成了各种线条块面的家具,岁月雕蚀,残破败相,但仍然可以因为你由心而发的喜爱与热爱,而绝不辜负地给予你、难以想象的回报。
正如耀东所言,你别看它们旧,世界上大多数东西,哪怕是再贵的豪车,从你买进它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贬值,惟有它们,看似不起眼,但从你买进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升值。
男人们参观浏览着那些各种品相、各种式样、各种雕刻的家具,记得有一张真正的大家闺秀用的床,木工设计都很特别......随便指一处,都是一个典故与故事。俺可是除了那些男人们感兴趣的家具之外,表现得象今天游世博会一样的兴致昂然,好奇着那些被随意扔置一隅、仿佛这里刚刚拍完一场古装戏,标志某个历史时代的道具应有尽有的小物件:有小得只能放下一张手的三寸金莲的绣花鞋,还有那些俺也看不出是几品官佩戴的翎戴......
耀东说,下次你有朋友需要,俺可以带他们去赵闻龙的庄园玩。那个可比人山人海的世博会,有意思多了。那个庄园,已经和你十年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许多。赵闻龙现在不卖古家具了。那卖什么?俺问。"他卖房子。上二个月,还抛售了十套"......
7 条 关于 "吉星高造,紫气东来——读耀东博文“我的明清家具情缘”有感" 的评论
文筠,读你的这篇文字,读耀东老师的《我的明清家具情缘》,我真有些像刘姥姥的感觉呢,只觉得眼睛不够用,大气不敢出,整个人被一种古色陈香的气场紧紧包裹,不由得内心变得肃穆起来。:)
晚上九点多钟,帮耀东把文搞变成电子稿,他那边更新上传之后,相关照片还弄不上去。
市面上有关收藏的书,多是一些精品名品的鉴赏介绍,而“收藏”——如此一门讲究眼光积累、实务经验为王、真正内里机巧,未必肯样样外传的东西,让俺这样的门外汉,如云里看雾。有一个时期,我专门去看几百元单价、发行量极少的收藏入门的书,结果发现,还不如耀东他们,随便“家常”聊聊,一旁学到的多。
耀东看到俺把十年前那次赵家庄园的“游园惊梦”,信笔一涂,连夜也发成博文,算是对他文字里故事的补缀,开玩笑说:哎呀呀,你怎么可以绿叶比红花开得还好?
……耀东家的明清坐椅,那个优美的征服世界的中国线条的原木,经过岁月,泛出一层从木心里渗出来的油亮的包浆,抚之,象婴儿的皮肤,细腻光滑,让人不甚称奇。
他在聊说“俗人做雅事雅事也俗,雅人做俗事俗事也雅”时,还聊说到,你看,读书人,书房里,最好是与之性情相近的黄黎木配之,有一股内敛的书卷气……而紫檀霸气,适合仕途官场之人。然后,他邀我在这两种不同木质的坐椅上,分别感受……
十年前,他送过我一块蜡石。半透明的石头,不是玉,黄黄的,象一块陈年搁下来有点脏了的蜡,一拿回家,就成了我们家小家伙爱不释手的玩物,被他藏来藏去,连我都不许碰。有一天外面地上玩了回来,居然拣回来一块形状有点别致的石头,兴奋地当宝一样,送给我:)俺也笑纳。耀东,俺家要是乱七八糟的石头成灾,你要负责:(上次去一同事家,客厅地上,你猜是什么?全是汶川地震,各种奇异的、被托运过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
还有真正的恐龙蛋的化石,还有那些不胜枚数的藏石、古玉……收藏的世界,真是一个绚丽多姿的万花筒,把耀东拽来,是俺的私心,想让他爱上博客之后,带俺在这个“万花筒”里看更多的这个地球世界以及人类历史的五颜与六色:)
他对这些石头啊,木头啊,镜头啊,等等的敏感,与天生而来的直觉,以及后天的艺术功底的积累,让俺这样的俗人,多了一双认识世界与人生的眼睛。虽不至于达到那种“雅人做俗事俗事也雅”的境界,但至少,俗人做雅事、雅事不俗:)
年轻时候一直很想写一部小说,结果要求比较高,过二年要让自己嫌恶的东西还是不要拿出来的好。太多的畅销书作者,俺佩服她们的勇气。这个时代的精神速食,制造了多少这样的畅销垃圾。结果,害怕自己一个浮躁,没有畅销,却进入了这些垃圾行列……以至,我等待的自己满意的那部小说一直没出来,上天怜恤,知道俺的缺憾,给了俺不同于人的各种际遇,这些际遇本身便是一个生命足够浓度的财富,并且成了一部比小说还小说的甜酸苦辣、泪飞笑躺的小说。邬老师那里,看到的链接收藏里是“吴文筠的风雨”。是的,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好玩的事和有趣的人,不在文字里,而在生活中。他们把我的人生,撑得鼓鼓满满:)博客是水上的文字,俺就没有负担地在这里胡乱倾倒:)谢谢您对这个空间里之人与事的这个点评。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