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晓徽,睿博商学院副院长
早在2009年的5月,有一次出差在上海的酒店里,晚上工作结束看到电视里在播放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Petronas Towers)的设计建造过程,这座双子塔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之一,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子楼。
双塔大厦于1998年完工共88层,高452米,它是两个独立的塔楼并由裙房相连。独立塔楼外形像两个巨大的玉米,故又名双峰大厦。吉隆坡双子塔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也是游客从云端俯视吉隆坡的好地方。双子塔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吉隆坡这座城市年轻、中庸、现代化的城市个性,突出了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理念。
这座完美的建筑是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Pelli)所设计的,电视中介绍说,当他设计出双子塔的形状后便会交由建筑结构师来进行大厦内部的结构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大厦的功用。
这时,我忽然明白,原来设计师的工作仅是完成建筑外观的设计,至于内部的功用,例如抗震、最优的空间承载等是交给建筑结构师来设计完成的。
由此,我忽然想到了知识管理和培训的关系。
身为一名医药行业的培训管理者,八年来,我每年要面对大量的医药经理人、企业家以及医院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人都是医药或医疗技术方面的专家,如今,随着自身职业的发展,逐渐地他们走向了管理的岗位,甚至有些已经在创业,管理一间医药企业或医院了,在与他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管理经验很丰富,毕竟工作有十多年以上,俗语形容是:带过兵、打过仗,下过刀山、上过火海。但是,尽管这些人管理经验丰富,他们却不满足,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北京、去上海,甚至出国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许多,知识面有所拓宽,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历练。
随着这样的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却主动与我谈起了心中的困惑,好像是忙忙碌碌学习了不少的课程,花费的学费也越来越多,但总觉得和自己当初的想象不同,对企业的帮助也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
由此,我也在联想我们的培训行业,鱼龙混杂的不仅是讲师,也有大量垃圾的培训公司在其中,一两个人找一两个讲师就可以开一间培训公司,其课程的同质化、服务的标准化以及流程化都非常的欠缺,这些可能都是造成客户选择课程混乱的根本原因。我在想,也许我们不能直接改变这个现状,但也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这个局面,改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2010年,当睿博商学院开始新一年培训业务时,我就要求我们的课程销售顾问一定要有所作为,我们不仅是向我们的客户传递介绍一门课程,更应该从客户的自身需求出发,努力帮助客户在知识结构上有所完善,让他们知道自己目前的现状、职位所对应需要的知识结构并且去弥补残缺的知识点,这才是培训管理!
建筑结构体系是建筑的骨架。当建筑师们勾划出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造型、平面布置后,其骨架、基础、围护的设计均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的,这涉及到选型的问题。例如,在提倡绿色环保的经济环境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从市政、园林、物业到经济,从建工建材、化工到轻工、从建筑、结构、机电到给排水,都与绿色建筑休戚相关。这是一个偌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这场绿色建筑革命中能做出什么贡献呢?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怎么显示“绿色”的特征呢?这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
与此类似,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下,我们作为知识管理工作者,如何利用我们的自身优势去做好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知识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了。在每年多次的EMBA班开学仪式上,我都会向新学员们阐述一些学习管理的方法和观点,其中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是每次都需要传递的,我们很多学员的知识与经验犹如图书馆刚采购了一批新书似的,那是杂乱无序地堆在图书馆的大厅或库房里的,学习EMBA或者是学习管理的过程就像图书管理员对图书作分类的过程一样,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有的“书架”上,这样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就可以方便地检索与调阅,同时也能看到哪个门类的书不多甚至没有,这样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残缺”的知识,以构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这样的行为引导就需要“知识架构师”来帮助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来完成!
可以说,睿博商学院是第一个在国内提出“知识架构师”概念的培训机构,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知行合一,我们希望成为“知识架构师”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当然,关于知识架构师,我们还有详尽的任职标准以及行为规范,这些内容可以在以后陆续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