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非理性消费”


    王先生的妻子在电视台工作,家离单位不到一公里,但她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汽车,在她看来:别人都有了,自己没有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前两天她终于圆了这个梦。

 

    和这位女士具有相同想法的人,有许多。我们面对的情形是:中国人消费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有了我也要有。一旦这种情形蔓延下去,将形成一股汽车消费的洪流,这是壮观的、宏伟的,也是可怕的。汽车的泡泡会吹得很大。

 

    面对这种情形,政策的推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政策面对的是一条“苍龙”,调控的指挥棒往前一指龙头龙尾都向前,指向一挥就都往后退。于是乎这几年,一会儿落入了“低谷”,一会儿又“井喷”,弄得政策办法不多,企业摸不准市场,而消费者自己也云里雾里……应该指明,车市的震荡不是来自调控,根子在“非理性消费”!

 

    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政策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优势,也会使风险有效地化解,但是,它所面对的是一个非理性市场,调控的任务很艰巨。“非理性消费”就像是洪水一般,不加以约束将会泛滥。试想一下,如果政策支持、媒体引导,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小轿车也不是不能实现的,而一旦这种情形发生,汽车带来的将不是“革命”而是恶梦。

 

    非理性消费对企业来讲,短期有可能是乐见的,长远看则未必是好事儿。某世界汽车巨头中国总裁表示过这样的担忧:“并不希望增长太快,我们的人员要休息,人才要培养,产能的增长也要有一个过程……”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走过来,他所希望的是理性增长,但是,市场让他理性不了,不理性有危险,理性了又将失去机会。

 

    汽车市场“非理性消费”的形成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中国人从众消费文化使然;二、汽车来得太突然,太有魅力了;三、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城市越来越倾向于“为汽车而生”,使“理性”而有消费能力的人不得不买车。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存在“非理性”,是不是我们就不该拥有汽车了呢?不是!当务之急,当汽车之洪流尚未席卷之时,一定要疏!中国人和发达国家的人一样,渴望拥有汽车,但是,我们拥有的方式应该和他们不同,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为了我们自己。

 

    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给无车人带来更多更大的方便,适当增加用车成本,用于公共交通建设,这是公平的,因为汽车至少占用着城市有限的空间;二、慎用激励政策,正如慎用控制政策一样,消费这个“魔”是无形的,放出来控制难,约控起来又会一蹶不振;三、让车小起来,带上“电”……

 

    总之,完善的公共交通是行之有效的“疏”的办法,以降低汽车洪流的势能,毕竟城市不单为汽车而生,也为行人、骑车人而设。最后要说的是,在“非理性消费”心态的作用下汽车是否过剩?看一看我们城市交通状况,目前,甚至公路也出现了堵的情况,看一看居高不下的油价……就能得出答案。汽车的脚步要大胆地往前走,这没有错,但是,应该慢一点儿了。

                     (蓝畔)(独家供稿新浪,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