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喀什 邹蓝
2010年中央政策决定全国一些地区承担援助新疆发展任务,其中喀什也是一个重点地区,据称喀什市和下面管辖的疏勒和疏附两县将合成一个喀什经济特区。塔什库尔干县也是重点援助的地方。
这里也是我们22年前制定方案时做了深度调研的地方。
1988年夏季,陈一咨主持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王岐山(现任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主持的农村发展研究所,李湘鲁主持的中信国际研究所以及康华战略研究所合作组建的中国西部开发研究中心,受中央委托到新疆实施中国西部对西开放的大型调研课题。我负责对外开放分课题组。因此前面的霍尔果斯-清水河,以及现在的塔县-喀什方案,我有深度参与。
其中一份文件有如下文字:
对建立塔什库尔干一喀什贸易、旅游区(带)方案的说明
(-)
我们这一方案主要设计了这样两个内容:一是建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边境免税自由贸易区;一是建立塔什库尔干一喀什贸易、旅游区(带)。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我们是基于如下几种考虑:
一、红其拉甫口岸开放之后,贸易开始恢复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仅限于国家大贸和地方贸易的贸易形式,不仅其量得不到较快的扩大,而且其质——对当地产业的拉动——也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尤其塔什库尔干县,仅仅是一个过路通道,根本无法取得应有的收益。因此,这种贸易形式是根本无法较快地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而建立塔什库尔干边境自由贸易区,我们试图在这一特定的区域内,根据内地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免税这一经济杠杆,动员整个南疆,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南疆三地州的企业法人、民间个体商户,也吸引巴基斯坦及第三国的商人、游人等,到我们这一区域内进行贸易活动。这样可大大增加这一地区的市场丰度,增加相互间的贸易内容,降低贸易的“机会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双方参贸的积极性,使整个社区的经济,依靠贸易的导向,尽快形成脱贫致富的能力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动力,进而拉动以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塔什库尔干县边境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同时,我们还主张将塔什库尔干至喀什,建成贸易、旅游区(带),允许在这一区(带)内卢比和第三国硬通货自由流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从红其拉甫口岸进入我国境内的,旅游者占有不小的比例,而很多巴基斯坦商人,也往往借旅游之名,行经商之实。旅游和经商并不是一对矛盾范畴,我们完全应当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喀什市,做为南疆最大的城市,其城市功能基本齐备,市场发育程度也比较高,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塔什库尔干县边境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与喀什市相比,在市场层次上肯定会有差别,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差别不太可能会有大的改变。因此,不同层次的边境贸易(法人贸易、民间贸易),会对市场有不同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开辟喀什市为较深层次贸易的交易市场,是扩大贸易的前提条件。而结合旅游开展贸易,又可培养参贸人员的兴趣,成为扩大贸易的重要保证。
本方案之所以将旅游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想通过旅游来达到促进贸易发展的目的。喀什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聚居的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古城,尤其是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更是神秘的、无工业污染的高原地区,对国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建立这样一个与贸易结合的旅游区(带)。可以此为突破口,建立一条塔什库尔干一喀什一乌鲁木齐一西安一北京或上海、广州的旅游带,这个横跨亚洲大陆、较为漫长的旅游带,将会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线”,不仅对新疆有直接的好处,也会给内地以至整个国家带来实惠。这一旅游纽带,还将带进更多的硬通货,增加国家硬通货的收入,随之,也一定会在我们优惠的政策下,促进边境贸易的较大发展,使新疆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最终沟通与海洋、西亚等主要收入国家的贸易通道,实一现新疆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目标。
还应当指出的是,中巴边境贸易的最终市场拉动,还不是我方南疆地区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而应落脚到对更大范围的转口贸易上:南疆向北疆及内地省区市场转口;巴基斯坦向西亚诸国市场的转口。
(五)
塔什库尔干边境自由贸易区和塔什库尔干一喀什贸易、旅游区(带)的建立,是一项牵涉面较广、比较复杂的工作,如何对其进行组织和领导,则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为使这项工作能够尽可能按照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外开放的统一部署,为使工作一开始就能进入正常的发展阶段,有一个较高的工作效率,就需要较高层次的领导和协调。因此,我们建议,塔什库尔干边境自由贸易区由该县具体组建及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塔什库尔干一喀什贸易、旅游区(带)由喀什地区组建,并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及实施步骤,但其组织管理必须由自治区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及直属的专设机构负责,中国西部开发研究中心、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负责对其操作推进,进行追踪监测研宪,以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政策,完善各项工作,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后,同有关部门一道协助推进实施。
执笔:郝震宇 郭凡生 邹蓝 1988年8月2日
1988年我参与了喀什方案的制定,2004年作为天则经济研究所喀什发展战略调整方案课题组成员,我再度参与喀什发展的方案制定。2010年,我前同事接受委托为喀什市的经济特区做方案,我还被邀请参与谈论和介绍前两次方案及背景。三度参与。
总体来说,2010年新方案的思路一在产业发展,二依然是旅游和国际商贸发展。1988年方案没有提产业发展,主要是因为当时铁路没有延伸到喀什,正常的工业发展环境还不具备。
因此,我们22年前的方案思路,到现在依然具有合理性。
现在跟22年前不同的是,国内旅游产业兴起,喀什-塔县一带国内游客占绝对多数。因为铁路通达了,而南疆航线也方便了。1988年,乌鲁木齐到喀什,每天航班很少。
2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