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外股:QDII 邹蓝
9月10日下午,凤凰采访QDII海外炒股兵败如山倒事
2007年开闸时,投资者群情振奋,是因为国内6000点的泡沫,看到能参与国外“6000点”而兴奋:国际石油价格2007年1月初突破100美元,7月21左右达到147美元。以为这个繁荣会继续持续,要跟进上外国的快车。
结果一场金融海啸,犹如下了种,几个月后要收获时,一场突然到来的严寒,把收获吹光,连本都没有保住。这是时机倒霉。
主观倒霉有二:学艺不精就出海混,结果遭遇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风浪而遭遇暗礁,沉了船。本来在国际资本市场操作和知识技能方面,中国金融人员只能窝里横,国际上只是小学生水准,而对手都是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水准。比如在香港的雷曼迷你债券,就是很隐蔽的圈套。
其二,出海的领航人/引路人,都是国际大金融/投行,同时也是国内银行金融的“好”伙伴。如果领航人利益中立,那么出海的损失可能少一些。无奈他们自己都有利益,给中国小学生出国引路时,出于自己私利,引进替死鬼,把自己的资金套现。
现在QDII又蠢蠢欲动,募集了更大资金量要到海外抄底,问题在是否会有双底。别又交了昂贵的学费。伯南克一个月前明确说美国经济前景非常不明朗,现在小奥总统又要刺激500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刚缓和,日本经济依然刺激不起来。
再则,一场金融海啸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有深刻改革,不吃透弄懂这些新规则就贸然再度出海冒险,没准又是血本无归。
银行系的qdii看来现在没有什么新的前景。别自己图了个高额管理费,却把中国投资者的钱白送外国金融商。
20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