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9日,我写过一篇《为什么“唐峻们”的年薪上亿元》,当时只是泛泛地从顾问类的单位通过会议等形式发挥明星效应的角度,打工皇帝们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了,或者是传播层面或者是资本层面的价值体现了。而企业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一颗棋子,而是一面旗帜。在文章中并没有写唐骏的任何事情,在其间唐骏仅仅是一个符号。
刚好最近有闲暇利用公交车上的时光,看唐骏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虽然他的成功仅仅是个人的成功,但他的身价远远不止明星传播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自身不服输的精神,职业操守、管理技巧以及平和的心态等等,都足以支撑他的身价得到节节攀升。
再加上前段时间媒体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唐骏学历“造假事件”,感觉确实需要认真地写一篇关于唐骏的文章了。
唐骏是成功的。至少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放眼望去,是具有难以超越的水准的。
为什么同样是从微软走出来的高管,吴士宏、高群耀就会如流星般,在离开微软之后不久了销声匿迹了,而且诋毁老东家的言辞更多一些,颇有些无奈而又不厚道之嫌疑;为什么同样是微软极力挽留的顶梁柱,李开复的离去就会引发微软针对谷歌和他自己的闪电般的诉讼,搞得不欢而散,而唐骏却可以持续地得到比尔盖茨的信任,不仅在2002年离职的时候获得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的称号,而且在加盟盛大之后数年之后,依然被保留随意进出微软总部的权利,并与比尔盖茨在高端洽谈合作。
这恰恰说明了唐骏的为人有许多“过人之处”。
首先,从做人角度,唐骏是很有原则的人。他不以别人是在当红的时候就巴结,在没落的时候就疏远,而是保持始终如一的距离感,与同事之间保持纯粹的工作上的关系,其得到来上海筹建技术支持中心的机会,就是由于那位曾经在职场上起落之间,唐骏始终如一地对待的那位罗娜特女士的举荐而得到的。
其次,从一视同仁的角度,唐骏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老板。他不仅给每个下属在进公司之前都要亲自面试,还是为下属生活方便的角度考虑得细致入微,更会“得寸进尺”地要求销售人员完成更高的业绩。而且在战略决策上,也会为了自己坚信的方向政策而与决策层据理力争。不管是从印度得到更多的业务外包还是第一个聘用大学毕业生,都是相当有创新的做法。在接任微软中国总裁之后,更使得微软中国成为微软“销售系统”中业绩最佳的分公司。这样的老板确实会得到同僚的尊重,得到上司的青睐,得到下属的尊敬的。
第三,从对公司的贡献角度,唐骏一直在尽量给东家实现利益最大化。他总结了成功必须的“简单+勤奋”的方程式。并为微软带来了“让他人变得伟大(Making Others Great)”的理念,这成为微软的七大管理理念之一。而当他到了盛大之后,先帮助盛大上市并使得陈天桥拥有50亿人民币的身家,然后收购Actoz而让盛大少花了900万美元,再通过对新浪的股票的低吸高抛,而赚到7000万美元;然后在盛大低迷的时候,先后两次回到华尔街去路演,并在2006年11月为盛大创造了5亿美元的价值;2007年9月的第三次路演更是让盛大的市值提升8亿美元。这些都显示出了顶级职业经理人的风范。
第四,唐骏以身作则地为职业经理人提出了七点“潜规则”:(1)低调进入,不要着急去玩新官上任三把火;(2)看淡权力,甚至放弃权利,尤其不要跟东家争夺权利;(3)成功不重要,避免失败才重要,而避免失败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任何决定都变成交叉的“夹心饼干决定”;(4)财务干净,不给别人以任何把柄;(5)不带旧部,想去就不要带,想带就不要去;(6)温和改进,对治理新企业采用渐进式的改良比大刀阔斧地革命来得更安全。(7)工作与生活需要有防火墙,工作期间不交朋友。以免有党同伐异之嫌疑。
第五,更重要的是唐骏的职业道德。对中美日三国企业文化与社会特色的深入研究,唐骏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企业客观而切实际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职业素养。每次决定到新东家去就职之后,总是会按部就班地把工作进行交接,交接工作通常都在几个月的周期,而且绝对不给老东家带来任何利益上的损害,以退休的名义离开微软而享受终身荣誉总裁的殊荣;离开盛大去新华都的时候,陈天桥也为其保留了盛大公司CEO顾问,并继续担任盛大董事的职务。
这种善始善终的精神是颇为值得每个职业经理人扪心自问,好好学习的。
当然,吹毛求疵地分析,或许他离开微软是有种十年之痒的因素在。因为常规上看,在同一家外企工作满十年,就会有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潜规则,而显然唐骏是不想真正在微软退休养老的,这或许是他在2004年2月离开微软的难以忽视的微妙原因之一。
当盛大在最窘迫的时候,股票遭到抛压,那个时候如果他选择与陈天桥分道扬镳,无疑是双输的,特别是在2005年底,盛大的股票跌至12美元马上要“破发”的时候选择离开,是会损失惨重的,而以唐骏在职场上的成熟程度,是不会一时头脑发热地弃盛大于不顾的。那毕竟也包含自己的股票啊。到了盛大的股票走出低谷,再逐渐抛售才能得到利益最大化。
我这么说的意思,并非出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想说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有截然相反的结果,或者是双赢或者是双输,那种盘剥东家的利益中饱私囊的结果往往是双输,相反,假如你时刻维护你的东家的利益,虽然短暂地看你是吃亏的,但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而唐骏在职场上的成熟度,足以让他时刻采取双赢的行为。
唐骏还有一点,虽然有些争议,但却是在一生中最为闪光之处。
唐骏是一个苦孩子出身,也正是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才会处处力争做到最好,而不想被人看不起,这是他成功的核心基因,同时也埋下了遗憾的种子,而这也在其性格之中带去了孤傲狂妄的成分。最为典型的一幕,就是其讲述的在2002年面对朱镕基时候的“胡言乱语”。似乎他在全世界各地的走动,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而大学的时候追求校花的三封情书,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他曾经只因日本导师一句轻蔑的话“这种论文你还想在日本发表吗?拿回你们中国发表还差不多”拍案而起,并放弃了名古屋大学得到博士的机会。这导致他在2010年被某些人及媒体意外地被查了个底儿掉。
其实假如他当初在日本忍气吞声地再呆上几个月,顺利拿下博士学位,也就不会有日后说不清道不明的野鸡大学的学历之风波了。而由于这一风波,让其他很多取得不是很名正言顺的大学或者研究生学位的人才,都会在内心增加一些阴影,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号称有5所顶级名校的兼职教授称号,并拥有数百亿天价投资的地产风云人物——禹晋永。
但是,虽然唐骏遗憾地放弃了日本的博士头衔,却是相当有中国人的骨气的,单纯从这一点看,唐骏就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作为个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唐骏,在经历了微软、盛大与新华都的三级跳之后,“转会费”的身价已经上十亿,无疑是成功的,虽然也曾经尽可能地为中国人得到更多的外资支持,确实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但作为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却把更多的利益争取到了微软的手中。用其智慧微软摆脱了在中国市场中的危机,并尽最大可能地帮微软从中国赚钱。
曾经有一个朋友善意地给我提意见:你的文章内容观点不错,不过表述的时候语气有些生硬。建议适当照顾被指责人群的心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
所以,当然这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扭转的。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仙,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而必须要在物质基础上生活。所以对那些为国外机构谋利益的人,即使出让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甚至是出卖了自己的良心与灵魂,还是宽容一些的好。毕竟他们也是出于无奈的。
贾春宝
2010年8月9日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