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假牌,重罚还要加点技术含量


深圳现在对汽车交通违法处罚得让车主和旁观者心惊肉跳,尤其是对涉及汽车牌证违法的处罚,简直可以让车主破产——如果在牌照上粘个胶条,付出的代价可能是5万元。

 

深圳搞出了一套地方性的交通法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此法规对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加重了处罚,别的方面倒没太刺激的,最生猛的是对汽车牌证违法的处罚力度简直匪夷所思。在8月1日,新法规实施了首日,就有两个车主中了天价罚款的招儿,一辆飞度和一辆皇冠因为用胶条“修改”牌照,分别被罚了5万,再加罚拘留15日、记12分。

 

刚看到这条新闻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处罚的这三条实在是生猛,别说三条并用,就是用上其中一条,也够车主喝一壶的。幸亏当天没有QQ、FO之类的犯“变造号牌”这一条,否则,将出现一项罚款顶两辆车的奇观。

 

仔细看了深圳此番小变法的条文,发现最特别的两条都跟牌证有关。之所以说特别,就是因为罚得够狠,谁要挨一次,保证一辈子忘不了。

 

一条是故意遮挡、涂污号牌,最高可处6000元罚款,并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记6分。要是一年内犯了两次,以后就按1万罚了。(还有一条跟此相关:平时大家买新车后随随便便往前风挡处一放的临牌,按规定要前、后风挡粘好,否则在深圳也可能被罚6000元)。

 

另一条是套牌、变造证件,最高可罚5万,记12分,可并处15日以内行政拘留。

 

8月1日是新规实行首日,警方事先已在媒体跟社会“打了招呼”,所以这天罚得格外狠,多半是“顶格”按上限处罚,所以出现了不少天价罚单,除了5万的两张,6千的也开出了不少。

 

谁要是吃了这种罚单,肯定会大呼冤枉,觉得“罪不及此”。但想想中国现在汽车牌证之乱象,倒也能理解警方“治乱世用重典”的想法。

 

汽车牌照本来是挺严肃的事儿,但在吾国,一直是件挺随便的事儿。别说用个假牌,在1990年代,汽车走私买卖比较红火的时候,有多少非法渠道进来的车,经过有关部门的“清洗”,摇身一变而获得了合法身份。现在,走私车没什么市场了,但假牌、假证的市场却日渐兴盛,花个三百二百的就可以搞套假牌照,要是肯出到大几百,假牌照基本可以乱真了。

 

假牌照之外还有一个周边市场,就是各种挡牌、换牌装备,低档点儿的手工操作,高档点的可以遥控,现在只要花上千把块,拥有一套英国王牌间谍007座驾上的翻牌器不是梦。

 

而且,使用假牌、套牌已经不再是特权部门和不法份子的特权,普通百姓也乐此不疲。

 

我最早见到使用假牌比较多的是某些国家有关部门,开特权车时为了工作生活两不误,常在车上备几幅牌照,工作用一幅、生活用一幅、娱乐再用一幅,真是一车多用、心想事成,既方便了自己,又能躲开监督的眼睛。当然,要是有人存心不良,作奸犯科时也用此种手法逃避打击也在意料之中。

 

在电子警察普及之后,为了躲监控免吃罚单,一部分比较机灵的群众也仿效这种特种手段,一时间假牌照泛滥,即使不用假牌照,也有人会用胶带之类的修改牌照上的字母和数字,或用光盘之类的遮挡,总之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投入到制假用假的潮流中来。

 

用假牌的后果是严重的。犯罪分子用假牌作为障眼法躲避警方追踪是常用手段;一些车使用假牌交通肇事逃逸后往往成为无头案;一些车套用别车牌照交通违法后,账全记到别人头上……

 

用假牌已成中国社会公害,就被人套牌一项,就有无数车主莫名吃到大量罚单,简单百度一下,车主无辜替他人交通违法顶包的新闻随时都在发生。

 

深圳重罚交通违法的事一经曝出,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对假牌假证的处罚比对酒驾的处罚都狠?但要是你被人套了牌,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大堆罚单,你会觉得罚得还不够狠;要是你的亲人朋友被车撞了,肇事车逃逸,好不容易搞到了记事车牌号,却发现是假的,这时,你会感觉别说罚5万,就是罚10万也不为过。

 

但问题是,重罚可以彻底解决假牌问题吗?

 

由于付出的代价太大,面对巨额罚款,普通百姓可能会放弃用假牌的念头,但还有些人是罚不着的。

 

现在正在开展严打假牌假证的全国性集中行动,深圳此番出台地方法规严打假牌,也是这次行动的组成部分。而触发这次全国严打,似乎与一起假“O牌”案件有关。

 

不法份子使用假牌、套牌的首选是“O牌”,这一点从陕西西安那起著名的奔驰街头撞女警事件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在逃命案犯在闹市区驾奔驰越野车逆行,一女交警上前交涉,结果疑犯担心案底败露,驾车硬闯,轧断了女警的胳膊。

 

使用“O牌”的风险极小,这名疑犯已经开假“O牌”一年,要是保持低调,估计到现在还逍遥法外。但他明目张胆地在省会城市繁华地段、还是在交警的眼皮子底下,肆意违章,结果意外招来交警的问候。我们有理由相信,疑犯闹市区违章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丰富的经验垫底,这经验就是,开着“O牌”,不管真假,一般是警察是不过问的。

 

事实上,只要不是赶上省级公安部门偶一为之的对警车警牌的专项治理,开假“O牌”确实可以随便违章,只要不闹出大事,一般也没人管。由于风险小、收益高,除不法份子外,官员、商人这些有权或有钱的人也喜欢搞一幅玩玩儿。

 

 “O牌”天生有些特权,坐在车里的人不由自我膨胀,干出一些狐假虎威的勾当。仅在西安奔驰撞女警案前后,陕西就发生好几起“O牌”施暴案,有打收费站员工的,有打他车司机的。见了怂车压不住火的非官即商,而且一般都用假“O牌”。

 

假“O牌”是伪造、变造汽车号牌的重要流派,深圳地方法规虽然严历,但对假“O牌”的打击难免投鼠忌器。因为真“O牌”数量也有很多,使用者都是自己人或是领导机关,要是逢车必查会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要是偶一查之,又会产生大量漏网之鱼。

 

还有那些白底黑字的牌照,查起来也是多有不便,所以也可能成为假牌最青睐的品种之一。

 

重罚的前提是识别出假牌,有的特殊牌照是不便于去仔细识别的,而且,即使是普通民用牌照,单靠交警的火眼金睛,又能看出多少是假的?

 

现在交警也有一些比较先进的装备,比如说“卡口”系统,可以自动比对通过车辆的车牌号和车辆特征,要是明显不符,会报警提示。但这种系统的缺陷太明显,要是套同一车型的牌照,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警方也在想一些办法,但都比较简单,或者是在牌照上做点防伪,或者是使用特殊的安装螺栓和专用固封,但这些手段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要想真的治假牌,还要来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手段,使得假牌识别起来轻而易举,再配合重罚,方能收根治之效。

 

据我所知,这些技术手段有很多,比如非接触式IC卡技术等,只要想用,有的是解决方案。所以,提醒有关部门,别光盯着重罚,在科技时代,执法来点技术含量比较好。

 

(独家供稿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