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4章 (14)张学良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14)

 

              张学良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张闾蘅有一次见过大伯流眼泪。那是大妈去世了,张学良跟她轻声说:“前几天,她(赵一荻)还好好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你看前几天,我才跟她开玩笑:‘你走了,我就找一个女朋友去’,她就跟我说:‘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张学良说着泪就默默地流下来了。

赵一荻去世一年后,张学良将军于20011015日台北时间下午250(夏威夷时间14日晚850)病逝于檀香山斯特劳布医院,享年101岁。医院方面说,张学良在胃管灌食下,心脏一度恢复有力的跳动,上午呼吸渐渐沉重,晚上在儿女与三个孙子的围绕下,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张学良在928日因肺炎被送到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斯特劳布医院加护病房,由于呼吸困难,医院为他插管维生,并紧急抢救,1010日一度拔除呼吸管,张将军展现了强韧的生命力,在胃管灌食下,心脏一度恢复有力的跳动。

    12日(夏威夷时间)家属发现张学良血压降低,呼吸缓慢到一分钟只有6次情况下,要求医生关掉他的心律调节器,只用吗啡点滴替老将军止痛。14日晚间850分,张学良呼吸渐渐沉重,在儿子、女儿和三个孙子哀伤低泣中,走完最后一程,平静谢世。

    1990年张学良结束幽禁生活后,翌年与赵四小姐赴美探亲,后来转赴加拿大,最后在檀香山定居。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希望张学良能返乡扫墓,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此生再未踏上大陆土地一步。

    当年发动西安事变、通电抗日、叱咤风云的张学良自从1994年定居夏威夷后,一向深居简出。不要说当地的主要报章媒体没有关于张学良此次入院的消息,甚至在华人社区中,了解张先生的人也为数不多。这也许是因为,对于夏威夷人来说,张学良不过是位普通的百岁老人,然而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分量值得大书特书。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风云人物涌现,但真正能改变中国发展轨迹,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屈指可数,张学良正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国家统一和抗日救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凭借其爱国心、民族情,作出正确的决定,挽狂澜于既倒。

    张学良牺牲个人的自由,成全了全面抗日的大业,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委屈了他。然而,其言与行在国家统一及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张学良的爱国情操,足以令他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西安事变不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也使张学良将军一生同时背负着“千古功臣”和“千古罪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1985年,张学良观看大陆拍摄的影片《西安事变》,因太激动没能看至完场便离去。

中共将张学良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是正确的;而蒋介石国民党则因其“犯上”和间接导致蒋家王朝的覆没,称其为“千古罪人”。对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晚年笃信基督教的张学良引述《圣经》说“在罪人中我是罪魁”。但张学良认为自己是爱国者,相信在当时应该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家政权”囚禁五十多年,他对蒋介石的感情很复杂,张闾蘅听到大伯说过一句:“你爷爷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蒋介石是一个有大略没雄才的人。”

    张学良1992年接受大陆媒体访问,谈及两岸统一时他说:“我也是大多数希望统一的人之一。我看时机到了,就一定会统一,国家当然要统一。我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为统一奔走,过去的历史明摆着,我从不计较个人的事,但为国家为人民的事,我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谈到国共第三次合作和两党谈判,他表示“祝其成功”,又说“我年老了,也很复杂,但慢慢来,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史学家唐德刚曾在纽约对张学良说过:少帅张学良若未发动西安事变,他不过是一名军阀,也可能只是个小人物,但因西安事变,张学良一举成为改变中国现代史,甚至改写世界历史的人物。张学良听了这些话,只是微笑不语,可能是默认。这或许是史家对张学良接近盖棺定论的说法。

    张学良辞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江泽民致唁电,誉他为千古功臣,将以领导人规格在北京为张学良先生盛大悼念会,追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台湾方面对张学良逝世的反应不仅速度比北京慢,而且调子极低。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以个人名义发出唁电全文不足30字。电文说:“惊悉汉卿先生捐馆,曷胜震悼,谨电致唁,敬祈节哀。”

 

    从医院过一个街区,就是张学良从前做礼拜的教堂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礼拜堂边有一座三层塔建筑。

    据程牧师介绍,张学良夫妇一来到夏威夷,就参加了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的宗教活动。当他从台湾完全转会过来之后,更是每个星期都要到这里做礼拜,除非身体不适,风雨无阻。

    张学良是习惯晚起的,平时总在到上午11点才会起床。只是到了礼拜天,赵四小姐总要叫他早起,两位老人行动不便,都依赖轮椅。但总是9点差10分准时来到教堂做礼拜。

    去年赵四小姐去世后,对张学良的打击颇大,他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就再没有来教堂做过礼拜了。

 

    19943月,台湾《联合报》以《张学良将拍卖所收藏的书画》为题报道,张学良最近委托美国在台湾的索思比拍卖公司,拍卖他七十多年来收藏的书画,“为教会募款”。张学良“定远斋”早年收藏一批宋元古书,一直未曾公开。因此,张学良收藏即将拍卖的消息顿时成为台湾岛收藏界热门话题。

    当初“定远斋”的藏品预展时,人们还仅认为张学良是作为社会名流纵横拍卖场,但19954月台湾报道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女士最近和美国亲友商议后,决定长期定居美国夏威夷,不再返回台湾。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张学良是以年老无依靠投奔儿子张闾琳为由,向美国移民局申请长期居留“绿卡”的。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张闾琳19301128日出生在天津协和医院。1939年冬季,携子生活在香港的赵一荻,得悉在湖南沅陵凤凰山陪护张学良的于凤至,因患乳腺癌急需治疗,立即将儿子托付给美国朋友伊雅格,赶赴张学良的幽禁地。张闾琳到美国后,加入了美国籍。漫长的岁月,使他汉语也不会说了。张闾琳和夫人陈淑贞生有两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生于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取得博士学位;次子张居仰,1967年生,正攻读博士学位。

    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最后选择美国夏威夷定居的最大原因,是那里的气候与居住环境均适合二人心愿。而台湾天气潮湿,一直为张学良夫妇多年所苦之外,当年老朋友张群、张大千及王新衡等先后谢世,也是他留在美国定居的动机之一。

    1995年后,在夏威夷著名的怀基海滩,每天上午都会出现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国老人,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很少注意他。偶尔有认识他的中国游客冲着他喊张大帅,他也不以为忤。只要看到孩子,他就会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糖果把手伸向小朋友,脸上露出童稚般的笑容。

    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后,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安静的中国老人,邻居和大楼管理人员都称他为“张先生”,而对张学良的过去一无所知。大楼管理人员透露,“已有人交待过,张先生是个特别人物,我们不能随便跟外人讲他的情况”。张学良夫妇在夏威夷,精神怡然自得,生活很恬静,心情开朗。他除了视力和听力稍有减退,平日除了一些小病痛外尚无任何大病。可以在夫人赵一荻陪同下,随意坐着轮椅享受阳光、海滩和清新的空气。然后返回寓所,夫妻二人一起读圣经,也可以在每周四约朋友打牌,还可以做礼拜、唱京戏或与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张学良非常适应夏威夷的环境、气候,生活得舒畅、悠闲。但是,张学良思乡心切,他因“西安事变”遭幽居软禁长达半个世纪后,虽已耄耋之年,仍流落异域他乡,内心也有些许寂寞与无奈。他怀念故国河山与东北父老,也多次表示希望有一天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以老兵的身份回东北与乡亲叙旧,祖国大陆的亲朋好友及东北的父老乡亲也非常希望张学良回东北老家聚会。据透露,有一次外界报道张学良有意赴祖国大陆,台湾当局便透过渠道希望他最好不要回去,张学良的大陆行因此作罢。

    张学良很少谈及过去的传奇历史,他认为自己谈自己的历史是“丑表功”。因此,一直坚持“淡泊人生,毁誉由人”的平常心态。但张学良不知什么原因,还是很高兴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了口述历史,定于2002年公开。同时将他珍藏的1936年以来的档案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哥大图书馆特意兴建了以张学良夫妇名号命名的“毅荻书斋”,以收藏张学良所赠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

    有关西安事变,少数史学家可能已知之甚详,但唯有从张学良口中说出来,才是第一手史料,才有历史价值,但张学良一直隐而不宣。唐德刚说,其中主因之一,是张学良有意维护对他极好的宋美龄,怕有些事说出来,会使宋美龄受窘为难。

    唐德刚说,以前他认为,张学良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军人或政客,及至十多年前与他交往,几次晤谈、亲身观察,才发现张学良的另一面,也是真实的一面,少帅其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张学良将军的葬礼

 

    中国驻美杨大使在张学良逝世后,专程前往夏威夷,向张学良先生的亲属转交了江主席的唁电,并转交了江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敬献的花圈。

    张闾琳、张闾瑛表示,在父亲去世的悲痛时刻,江主席发来唁电表示慰问,他们深受感动,终生难忘。他们请杨大使转达对江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衷心谢意。

    在接到张学良逝世的噩耗后,阎明复于1017日赶到了夏威夷,来参加张学良的葬礼。当天下午,张闾琳来看望他们,介绍了葬礼安排的情况,接着他们一起去看望了张学良的大女儿张闾英。随后又一起去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家,张学森一家住在夏威夷,他的女儿闾蘅、闾芝平时就照顾大伯、大妈的生活。   鞍山举行张学良将军衣冠入葬仪式

    19日中午,阎明复等人又同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的夫人谢雪萍,她的女婿贾八一、儿子张超群共进午餐。席间贾八一谈到张学良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情况。贾八一说,他从104日起就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在这之前老人身体一直很好。5月大伯101岁寿诞大家向他祝贺时,他还谈笑风生精神很好,宴会上唱了一 段京戏“武家坡”,回家后兴犹未尽,又唱了一遍。

22日下午6时左右,张学良将军追思会在阿拉蒙安娜饭店的会议厅举行。从各地专程来夏威夷参加葬礼的张学良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共50多人与会。

追思会由阎明复主持。他说,张汉公逝世的噩耗传来,家乡的父老乡亲、汉公生前亲朋好友的后代无不万分悲痛,大家纷纷托我向汉公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会上宣读了阎明复带来的东北乡亲的唁电、挽联。闾瑛和闾琳先后代表家属讲话,对东北父老乡亲真情地悼念父亲表示深切的感谢。

    参加追思会的林渊泉回忆说,张老先生十分思令家乡,曾经三次提到要我陪他回大陆。第一次是在1992年在台湾时说的。第二次是1997年我来夏威夷看望他时,他叫我单独推轮椅陪他到外边散步,他用手指着大海对面很远的地方说,我想去那边,你陪我去。第三次是1998年,他在散步的时候又说要到大陆看看。只是夫人不同意,一直未能如愿。林先生还说,张学良老先生常常讲起东北大学,说办大学不容易,沈阳现在还有东北大学,想回去看看,看看东北家乡。

 

    20011023日,夏威夷的天气风和日丽,张学良将军的葬礼定在上午10点举行,从9点开始,人们已经陆续来到离中国城不远的告别大厅,这是专门举行仪式的地方。警方已派了许多人来维持秩序,引导宾客,还有一些便衣警察等。

    灵堂口树立着张将军的遗像,人们对遗像默哀后,签名入场,按顺序向遗体行三鞠躬告别礼。公祭大厅中央安放着张学良的紫铜棺,棺上摆着衬托在白色的满天星花丛中由101朵深红色玫瑰花编织成的大花圈,花圈的飘带上写着:“献给我们的亲爱的父亲和祖父”。大厅的两面墙边摆放着上百个花圈。张将军的上半身显露出来供吊唁者瞻仰。张学良将军安详地躺在白色丝缎镶衬的棺中,身着深蓝色的西服(这是他100岁生日的时候,赵夫人亲自给他买的),系着红色的领带,像是在熟睡,也许是因为经过冷藏显得消瘦一些。下身的棺材是盖着的,棺上覆盖着鲜艳的红玫瑰,杂以白色星花的点缀,越发显得庄严醒目。

    灵堂前排正中位置安放着江泽民主席赠送的花圈,花圈由夏威夷当地名花和各种玫瑰组成,缎条上写着:“爱国将军  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千古”。这个花圈后面右侧还摆放着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及其他领导人和各部门团体所敬献的花圈,接下来就是中国驻美大使洛杉矶领事馆、中国统一战线委员会、中华商会等社会团体的花圈。中国大使馆派专人来祭奠,大陆方面还有张将军所创办的东北大学的不少人,还有许多记者。

    在棺木左侧摆放着宋美龄女士赠送的花圈,上题“汉卿将军千古  蒋宋美龄”。接下来的有台湾政界要人送的花圈。另外,张学良的故旧吕正操将军,以及张学良的亲友和儿孙们所献的花圈,总共有百个左右。夏威夷州长夫人也亲临送葬。

    侍立在棺木一侧的是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和女儿张闾瑛。另一侧是孙子和孙媳妇(美国人)。

    公祭大厅左侧座位前几排大都是国内来的客人,右侧前排就坐的有宋美龄的代表、“台湾妇联总会”秘书长辜严倬云、台湾有关方面代表田宏茂一行等。

    上午10时,悼念会在“噢!上帝你真伟大”的音乐声中开始了。由从台湾来的周联华牧师主持,他在评价张学良时讲道:

    “每个热血青年在当时都会羡慕他的生长环境,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之一。在中国百年历史上,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合理条约,对于生长在东北的张作霖的长子,在他年轻的头脑里,装满了耻辱。尤其当他看到了他的父亲被日本炸死的真实情况。他的成长与一般人不同,许多人羡慕他少年得志,其实他在张大帅的严格培养下,很早就在军队环境中成长,28岁那年,因为张大帅的被害,他成了少帅……

    “西安事变是他不愿谈论的事,也是周围亲友们很少与他谈起的事。他曾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讲道:‘2002年将有个交代’。西安事变前夕的行动,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认为这是当时必须要做的事情,虽然有碍于蒋(介石)的形象。正像他自己讲的:‘我做了的事已经做了,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他是中华人物中的伟大英雄。由于西安事变,给下一年的中国抵抗日本,以及二战胜利、联合国会议等,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他不要以西安事变为句号,第二章留给别人去写。到底谁能讲清楚呢?其实这并不需要盖棺论定!

    “他终身遗憾的是,八年抗战没有放过一枪一弹。那是因为他被软禁在浙江、江西、桂林等地。他个人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失去了自由!但是他与赵四小姐安静温馨的生活给了他很大的安慰。赵四小姐给张学良八个字的评语是:‘视人间财、权如粪土’。”

    家属最后和遗体告别,盖上棺材。此时家属和亲友中许多人都落了泪,尤其是他的女儿,掩面落泪很久,很久……接下来是他的女儿和儿子对大家道谢。

    张学良的儿子讲道:“许多人还不了解我的父亲。其实他是一个十分开朗、幽默和充满爱心的人。他喜欢他的孙子,喜欢年轻人和孩子,他常常带着糖果给在海边游戏的孩子们。他笑容可亲,待人宽容,从不发脾气。他终生遗憾的是没能当上一名医生,以帮助他人解脱痛苦。但是命运让他成为一名将军。他在夏威夷度过了最愉快的晚年。我们为他能如此愉快地度过他的晚年而欣慰。”当他说道“爸爸,安息吧”的时候,他已经伤心得不能讲下去了。

    随后,周牧师宣布公祭仪式结束。殡仪馆工作人员将棺盖合上封棺,张学良的孙子扶灵送上灵车。

    夏威夷的东海岸,距市区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处绿树覆盖、青草如茵的幽静地方,三面环山,面向大海,这就是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三年前,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夫人亲自到这里选定了一个坐西朝东的地势极好山坡。两位老人决定买下这个小山坡,修建一个墓地,作为两人相依半个多世纪的最后归属。20006月,赵夫人先行安葬在这里;今天张汉卿正向这里走来,和夫人同归一处。

    在风景美丽的群山中,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的墓地就坐落在那三面被山环抱的大片绿草地中。他们的墓地是在正中的一个小山坡上,也就是整个墓地的中央,环境优美,有世界最美墓地之称。倚山远望,可以看到一座占地十几平方米,成正方形的黑色大理石墓,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合葬在这里。

    张学良生前就交代要葬在赵一荻旁,和这位陪他走过半个多世纪囚禁岁月的红粉知己长相伴。

    墓园破例安装了一扇大铁门,没有家属的同意,要靠近墓前是不可能的。大概他们需要安静地睡了,不要有众人来打搅,……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坚强的一对夫妇。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4万字,有图片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