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禅


   想保持一种中道的状态其实很难。

      曾经的狂热退却之后,对于佛教的态度是:我知道了。但是其实知道做不到,是一种常态,想改变,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也是一种高要求。都在说苏轼“一屁打过江”的定功不堪,但是其实我们离他的“八风吹不动”的功夫都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佛印可以笑他,我们其实还没有资格。

      对于难舍红尘的凡俗之人来说,修行在红尘是一种最好的状态,于是我就觉得这样最适合于我。于是因为各种凡俗之事,使得无暇去寺院亲近佛法和善知识,总会给自己一种理由:我这是“修行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而实际上,虽则斩断尘缘、出家修行委实艰难,而在家修行、在各种关系和负荷之下还能顾及修心大事,解脱大业,其实更其不易。我们没有晨钟暮鼓的警醒,没有大善知识的提点,没有三藏经典的熏习,没有同修道友的互励,却有红尘琐事的搅扰,有垃圾新闻的吸引,有物欲滔滔的诱惑,有习气重浊的周遭人群。

      最近连着几个双休日,又去了几次去广济寺,听讲,又让自己逐渐重浊的染污之心呈现出来。彷佛又回到三年之前,我又发现了那个悬置状态、无缚无托的自由自在的心。

      生活禅,说起来容易,可是别忘了,即使智慧无上之悉达多,还是经由出家修行才得解脱,为随顺红尘众生的浅浅佛缘而提出的生活禅绝对不是我们轻视佛陀的借口。

      我发现心念上面再瞬息之间,都会被物欲六尘的飞絮所沾染,刹那之间,在正念稍息的刹那之间,甚至几乎无法察觉的瞬间,越粗重越无觉,越修行越分明。我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断绝妄念的,可是直到我三年前真正开始打坐,才发现妄念如瀑流,无时无刻,川流不息。

      当我逐渐淡忘还有修行这回事的时候,忽然身边又有新朋友郑重提出,让我接引去广济寺听课,这才和三年前的断锦连续起来。今天上午去,还发现能真师父在寒风中拖地,问候一下,并说最近常来,是因为要策划一些佛教普及的图书而来,也因此可以光明正大地来了,呵呵!然后去讲堂听门学法师讲禅坐要领。

      佩服这些法师,门学法师应该比我还小,年纪轻轻都思绪绵密、广长舌相,言语之间没有间断而能持续一上午,没有磕绊,没有废话。而容止潇洒,气质优雅。回想看到虚云、弘一等大师的庄严法相,佛法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的习气消除殆尽,本质的安详宁静自然流露。昨天跟他聊到禅修的选题,他谦虚说自己还在修行路上,看来这本书还要从长计议。

      善护念。善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