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与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试点特区。30年过去了,如今的珠海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位居世界宜居城市之首。
与深圳的发展不同,珠海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可以说,这是珠海模式的一大特点。虽然珠海的GDP不如深圳,但珠海的生态环境却始终是珠海坚守的准则。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沸沸扬扬地讨论过关于环境与效益的关系,许多人认为,先求发展后保护环境。于是我们到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引进大项目,不惜牺牲环境,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的环保问题进行庇护。这样的事例在落后地区屡见不鲜。
而珠海的发展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有答案:并不是非要牺牲环境才能搞好经济,相反,只有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搞好了,才能引来更好的项目,才能使地区经济的质量提高。重质量而非数量,这是基于长远发展的大问题。珠海第一任市长梁广大,为了保护环境,亲自枪毙了上百个重大项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和胆识。
珠海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为人先。为了吸引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兴市”的战略,1992年,珠海举行了第一届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大会,其奖励之高在当时的中国是无出其右者,引起了轰动。正是这种大胆的举动,明确地传递出一个理念:珠海重视人才!
所以,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与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正反映了珠海模式的核心:建高质量的项目,创高品质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