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人才与市场


  LED的发展离人不开固有的人才培训和市场的孕育.但就目前而言,相比于LED在低碳节能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来看,人才的架构缺乏和市场的星星之火相对而言形成鲜明对比.

  GLII调查显示,全国LED照明行业的从业人数约为122万(有跨行业生产线的企业只计算其LED相关产品生产线的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为11万人。但LED行业不仅分得细,专业也包括得太多,从细分市场分为LED芯片制造、LED封装应用、装饰照明应用、主照明应用(室内照明、室外照明)、汽车等细分市场照明应用、路灯照明等等。而专业的划分则更多,光学、热学、电学、机械学、工艺、材料等等,这样组合计算一下,每种特定岗位的从业人数更少,每个公司均对技术人员有明显的实际需求,但往往是一兵难求。

        市场出现的问题也不容乐观,很大比例的企业在烧钱状态,均在维持企业,艰难的生存着,深度挖掘不容发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市场的认知,一个典型的LED灯具照明企业,50%-60%的销售来自于外贸,20%-30%的销售来自于工程,但相比于传统照明,相对于一个民用品应该有的销售模式,相对于一个成本较高的先期导入的产品的销售模式,我们的企业的创新营销是否有更好的出路。

       分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管是人才市场还是销售市场在大的利好的国际环境下,我认为是有所作用的,但却需要我们有所为。

       目前每个地区都有LED应用照明类的企业若干,是否了解甚至研究过地区优势就不得而知,近朱者赤,我们的企业家思路应该大气,应该先做行业再做企业。

       就拿北京为例,北京有三个优热,首先作为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会聚了大量的基础性人才,但基础人才不代表行业人才,其次,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发展迅猛,作为政治中心,受国家政治影响较大,对节能低碳意识接受较强,第三,LED主要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而北京作为世界企业交流的中心,高新技术信息交流量较大,这为领先市场技术带来了优势。但劣势也不容忽视,如规模经济还较小、配套产业基础薄弱,增加产品及运营成本,如果没有办法认识到这些基本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或避免包括以上的优劣势。相信北京LED照明企业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受限。

       在此进行抛砖引玉式的发问希望能引起同行之间的广泛交流。

       如何才能从众多的基础人才中培养成行业人才大军?

       如何才能创新出新的销售模式和市场?

       如何才能避免规模经济小、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所带来的价格竞争的缺失?

       如何在行业竞争中能让北京LED照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