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张贵洲
最近,北京电视台播出新版《红楼梦》的同时,还在上午时段播出了1987版的《红楼梦》,我不知道是便于让叛断新、旧版本的优劣还是什么别的用意?当年老版《红楼梦》播出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虽然也引起了一番争论,但实属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审美角度的交流和碰撞的正常现象。
然而,新版《红楼梦》仅仅在地方频道播出几天,就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恶评,导演李少红也遭到了披头盖脑的痛骂。据不完全统计在一百条评论中至少有99条持绝对否定态度。根据网民的网上调查有88.87%的网友做出了两个基本评价:“一是舞台感太强。剧中人的装扮和服饰太不真实,二是象是《聊斋志异》里的鬼片,妖气过重。尽管网友的言辞偏激了些,但绝大多数观众不卖账是肯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六小龄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反对重拍,甚至翻拍历史名著。但是一定要搞清楚由谁来拍?怎么拍?为什么要重拍”?廖廖数语,却道出了极为深刻的内涵。
世界著名大导演李安在被观众问及愿不愿意挑战一下重拍《红楼梦》时说:“《红楼梦》是每个导演的梦想,我也愿拍,但现在还不敢碰,还是先尝试一下拍张爱玲吧。”
挂着重大历史题材金字招牌的我国著名女导演胡玖自执导了《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等烩炙人口的热播电视剧之后,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可谓功力非凡、思想内涵深厚。她也曾偿试新版《红楼梦》的翻拍,可当她发现投资商和制片方在选拨演员过程中,严重违反拍摄电视剧的操作程序大搞选秀活动,愤然辞去导演职务退出剧组。我们不得不赞佩她有见地、有主张,有气节、有骨气。如果没有不知深浅,不天高地厚的李少红趟这池浑水,新版《红楼梦》也不会出现如今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李少红起初迫不及待地接手,就注定了新版《红楼梦》必然失败的命运。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照一般贯例,做任何事情都有必须尊循的规律,象李安那样的世界级导演都不敢碰《红楼梦》那样的历史名著,胡玖发现自己左右不了违反规律的作法而能理性退出才避免了导致彻底夫败的后果,而李少红因导演过《大明宫祠》和《橘子红了》有了一些名气,但同李安和胡玖相比还相差甚远,正因为她屡屡违反规律,造成失败势在必然。原因如下:1、选演员是创造艺术形象的第一步,而新《红楼梦》却把选秀活动搞成全民狂欢的娱乐游戏。电视剧本是播放之后再任人评说,似乎越好的片子越少事先炒作。而北京电视台却以多次现场直播的形式的高密度炒作,这种把商业目地放在首位的作法并没有给提升电视剧的质量带来任何益处,反而理下了重重危机。2、老版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数万人中选出了一百个20岁上下的年轻演员,把他们两度送进培训班,让他们静下心来研读原著,封闭在园子读书、拍戏。这样使演员对原著的理解会更深刻,对角色的把握才会更真实。20年后通过选秀上来的俊男靓女那个有那样的耐性与认真。他们只习惯于打情骂俏、为了一夜成名而临时翻翻书本,也许连其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怎么能拍出忠实原著、诠释文学瑰宝精神内涵的作品,塑造出附合剧中人精神气质,更接近观众心目中形象的人物呢?3、电视剧的生产走向市场化之后当然要追求经济回报,只有能回改成本或创造可观的利润才有可持续发展。按一般贯例近两年的电视剧单集成本在30-50万元之间,一般超过50万元的项目盈利就会困难。新版《红楼梦》投资一个亿,单集成本达到200万元。李少红还喊闹钱荒,难怪消息一经传出,一块块“板砖”就猛然扔向李少红。我不明白制片单位和投资商的脑子是不是出了毛病,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据有关报道透透露,新版《红楼梦》临时搭景的费用竟高达3800多万元。老版《红楼梦》在上海淀山湖修建了“大观园”,当年在北京也专门盖了一座与原著比较接近的“大观园”。此外,在河北的正定县还盖了荣、宁二府和一条荣宁街。这些出巨资建造的外景地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我国江南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园林都可以利用起来,他们却要大把大把地烧钱,难道这不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吗?4、一部30-50集的电视剧拍摄周期一般在3-5个月,而新版《红楼梦》却耗时四年,不知究竟耗费了多少资财?北京电视台仍在为其大肆炒作,还专门制作了50集大型纪录片“解梦红楼”,难道这些能置换或代替剧中故事的情节的精彩吗?请来几位红学专家为这部烂透了的作品涂脂抹粉,锦上添花就能改变观众心中打下铬印吗?其结果只能是始得其反,越抹越黑。
新版《红楼梦》在耗资、耗时、遭到批评和辱骂方面都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堪称翻拍戏的典范。我们说制片单位和投资商可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是。可作为一个艺术家身份的导演,就不能同任何人同流合污。不能象胡玖那样该坚持的一定坚持到底,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否则,她就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如果说她不缺基本素质和潜能,至少该说她还不够成熟。
《三国》的出笼和新《红楼梦》的境遇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板砖”向高希希披头盖脑地砸来之时,李少红已把风头抢了过去。真所谓口水绵延水淹新剧,劲爆点评火烧三国,上有滚水下有旺火,把一部新版三国烧的翻上滚下沸腾不休。我没有看过新版三国的全剧,也没时间对所有的评论一一阅读,不想妄加评论。但深知电视剧的改编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艺术处理,要想让所有的观众都叫好是根本不可能的。引发的争论或遭到的诽议都属正常现象。但我必须强调要看观众不能接受的是什么问题?编导都干些什么?
我认为观众群起而攻之的如下理由是有理的:1、“桃园三结义”是三国里民间最耳熟能详的典故,是最能反映仁、义、理、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最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新三国应该深入发掘继续渲染的细节和重头戏。而编导演却敷衍了事,一笔代过,难怪观众不依不饶。2、全剧对原著大幅度的改编使通篇对白词不达意者居多,病句一大把。而这些都是编导为了使台词更现代更便于同现代人交流而有意为之。这种说法太过强辞夺理了吧!
现代(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盲目地效仿西方的时代背景下出生的,当时西方文明的、进步的、腐朽的和丑恶的东西泥沙俱下潮水般涌进中国。在个时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在纯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心灵被扭曲,他们中有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道德标准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崇尚独立和叛逆精神,他们已经不习惯传统的道德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在这种前堤下我们的影视作品怎么办?我们把握着作品方向的编导怎么办?难道还要继续让这些年轻人连中国话都听不懂,都不会说吗?
当前,正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迎来理性的回归。全世界都兴起了学习汉语,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热,难道名著中反映传统美德的描写都要改掉吗?名著中的国风古韵就永远让中国的80后和90后听不懂吗?我认为这值得编导艺术家们好好的反思一番了。现在我们的名著影视作品中充斥着词不达意的病句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违。3、高导为了强调剧中动作戏之惊险,不惜花巨资从国外买进来一批优秀战马,在拍摄过程中马身上印着的英文字母都舍不得去掉,被观众看见传为笑柄,象这样穿邦的镜头还不止一处,这能怪观众砸来的板砖吗?高导还不留神说拍戏用的马“牺牲六匹,疯了八匹”,结果被动物保护者指责为“虐马”。结果只好出来改口辨解。又是越抹越黑。总之新三国是没有被观从卖账的。
同样是四大名著的《西游记》,86年旧版在当年非常艰难而落后的条件下拍摄完成后,依然盈得了观众的喜爱。后来各种新版《西游记》高科技的东西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那些孙猴子都没有六小龄童那种人性与猴性的完美结合的自然。事隔二十多年后,目前CCTV-3在学生暑期为中小学生又重新安排播出了《西游记》,还是1986年拍摄的旧版本。可见后来拍摄的各种版本无一能超越旧版。
说到这里,我还想提一下导过《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导演康洪雷,他从此名声雀起,完成的另一部代表作《士兵突击》中却描写了一个绝对与众不同的人物许三多,导演为了追求个性和突破,塑造了一个简直就是呆、傻、痴、闑弱智者,他的行为举止令战友、班长、领导以及部队首长都不能理解,导演没有遵循叙事即要符合情理,还要出意料之外的原则。一味把模范人物写成愚蠢的呆子,难道雷锋只有傻成这样才能为人民服务吗?我对此表示质疑。
康导在执导《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奇迹出现了,投资、炒作、事故、拍摄周期和资金回收都创造了电视剧生产的最高纪录。吊足了地方卫视和全国观众的味口,北京和江苏卫视因为首播时间还差一点儿对簿公堂。万众期待的首播到来后,我免强看了两集就把电视机关了,我问过很多朋友都反映,都说强忍看到第五集就看不下去了。制片方实指望在2008年的飞天奖评选时能拿个大奖,可异连个边儿都没粘上,可怜康洪雷的一世英名由此损失殆尽。
凡是翻拍过的历史名著电视剧,观众的评论很少有超过老版的。但为什么还会有人接连不断的重拍、]翻拍?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其它象《包青天》,《倚天图龙记》、《神雕侠侣》、《宝莲灯》、《天仙配》、《永不瞑目》、《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众多题目不止一次的翻拍过,很少听说那部播敢后出现万人空巷,引起好评的。

这又是为什么?原因是有的导演有了一些成绩和名气之后,就头脑发涨,忘呼所以,不知道天高地厚。不能正确把握电视剧的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忽略了改编时尊重原著,合理取舍的要求。忘记了缜慎细密的考量改编原著时观众的需要和如何盈得收视率。而是片面追求突破,苛意独出心裁,盲目地追求狂怪。结果作品出笼后同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大相竟庭。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史料中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作为一个成熟的编导应该勇于去发掘,何必费力不讨好去翻拍,到头来闹得劳民伤财、身败名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决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翟智高教授十多年来潜心对北京中轴线为何偏离,新丝绸之路,历史人物杜康,邵雍、伊尹、范中俺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结论。其中邵雍早在宋朝就发明了二进制和像素原理,成为我国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级的人物。翟智高先生的所有研究成果都蕴含着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不亚于历史名著。如果我们的影视剧编导都能象翟先生那样至少把他研究出来的故事改编成影视剧,就大可不必再去品偿翻拍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