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2007年的井喷式发展,现在的理财产品市场终于迎来了熊市。这对于去年一年因为苦无产品而备受煎熬的小银行来说,多多少少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左一个理财右一个产品招摇过市到处忽悠的全国性大银行和股份制中银行们,看你们还牛不牛?市场的力量终归是巨大的,群众的眼光终归是雪亮的,靠那些粗放型忽悠的理财业务发展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毫无疑问地,银行理财业务必须转型。
对于银行业来说,发展理财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品种,推进收入模式的大变革,才能适应金融脱媒的国际大趋势。也就是说,银行必须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面的金融服务中介转型。推进混业经营,建设金融百货公司,这是银行业绕不过去的必走之路。对于小银行当然也不例外。
小银行做理财业务没有优势。这个观点我坚持了很久,但是它始终隐含一个前提,就是理财业务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而科技方面小银行是永远处于劣势的。现在分析理财业务面临的形势,我看这个观点需要修改了。
首先的问题是:什么是理财?现在一讲理财产品,好像挺神秘,既不是指保险产品,也不是指基金产品、证券产品,更不是指银行的贷款产品。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信托这个“坏孩子”改头换面又打着理财产品的招牌回来了,把客户的钱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有些靠信托公司,有些是银行自己的投资团队,能不能赚钱就看投资水平和市场状况了。这种从产品命名开始就一直存在着的对社会公众的严重误导,我始终嗤之以鼻。对那些推销产品的客户经理们,我总是会问:你所说的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呢?是基金吗?是分红保险吗?投资方向是什么?投资团队是谁?很少有人能回答上三个以上的问题。无非是市场形势好,大家相信银行,买者和卖者都是糊里糊涂,如此而已。
可以肯定地说,各家银行从总行到分行、二级分行、支行许许多多的高管们,能够确知理财产品具体内涵的,绝对微乎其微。
理财显然是一个大概念。它是对客户的一种服务。银行提供的理财方案以金融产品为主,但是又不局限于金融产品。现在大家都在考的理财规划师和金融理财师,不是包括许许多多的内容吗?理财显然不是仅仅指推销产品,更重要的是做理财规划。受盈利模式驱动,客户经理肯定会自卖自夸,诋毁同行,现在的理财市场肯定是混乱不堪的。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必须正本清源。必须明确理财不等于销售理财产品,同时必须明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概念。应当严格规定,某一个具体的产品不能命名为笼统的“理财产品”,而要明示其具体的业务类别。
如果上述观点被广泛认同,那么在目前各家银行产品较多、信誉受损的全新形势下,作为小银行,反而在理财业务发展上具备独特的优势了。
这种优势体现在:第一,自身没有产品,可以作为相对超脱的第三方来做理财;第二,没有误导客户的不良历史,没有包袱,在声誉上是清白的;第三,可以借鉴别人失败的教训,站在高起点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做到后来居上。
把理财定义为服务,从销售单一信托性质的产品,走向全方位代理银、证、保、基、期等各类产品和全过程呵护赚、省、护、花、增等理财环节的人生财富管理,这是小银行大力开拓理财业务的康庄大道。
(本文写于2008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