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养生大师”李一被媒体曝光存在履历造假、虚假宣传“神通”等问题,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正在向当地宗教部门调查此事,不日将向公众公布结果。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并表示,有个别的宗教教职人员甚至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8月19日《新京报》)
李道长被媒体质疑已有一段时间,其本人则一直高悬“免战牌”不予回应,后来干脆宣布“闭关”,眼不见心不烦地躲清闲去了。原本笔者猜想,如同前不久热闹了好一阵子的“打工皇帝”学历造假、西大博士逃税诈捐事件一样,媒体在连续击打了一阵空气之后,终会懈怠下去,偃旗息鼓,此事极有可能因此而不了了之。而李道长呢,尽管声誉受到影响,却大不了蛰伏一段时间后,改头换面重出江湖,三五年后又是一个大仙。不过,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出面表态,却让笔者对李道长事件的真相大白增添了不小的信心。
这不仅仅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像前述事件一样装聋作哑,而是实实在在地发出了声音,表达了对事件真相的高度重视,更在于国家宗教事务局对于这一事件的认识达到了应有的高度。王作安局长不仅坦诚表示“信仰淡薄、戒律松弛、不重修行、贪图享乐、借教敛财、争名逐利、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等现象,在各个宗教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个别的宗教教职人员甚至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进一步告诫说:宗教领袖不是靠媒体吹出来的,不是靠名人捧出来的,不是靠大款供出来的,不要相信一夜成名、一炮走红的神话。
王局长的这番话,针对的对象是宗教界教职人员,但却无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涌现出的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各界“大仙”,很大程度上其实正是靠媒体吹出来、靠名人捧出来、靠大款供出来的,而不是靠自身扎实的学识、勤苦的打拚、完美的品格而自然涌现出来的。功利浮躁的社会整体环境,营造了一个功利浮躁的“成功梦工厂”。在这个“成功梦工厂”里,任何一个有幸被选中的人,哪怕他的资质和才能乃至品行再不济,都有可能被成功地包装(抑或伪装)、有效地炒作、疯狂地推介,从而成为闪耀着眩目光采的成功人士、偶像人物。而与此同时,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即便拥有再多的学问、再多的努力和再好的品格,都很难引起广泛关注,并最终走上光彩夺目的成功舞台上。
这样一种充满虚假、伪饰、欺骗的成功模式,自然也就孕育了匪夷所思的关于成功的荒唐理论与定义。比如,“打工皇帝”唐骏说:“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比如,“西大博士”禹晋永说:“如果说我们要在某一件事情上说实话,那不叫诚信,那叫傻瓜。什么叫诚信?我的理解,心中的那份坚持就是诚信。”再比如,力挺李道长的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戈国龙教授说:“他为了要成就一番事业,可能会不得不适应社会而采取一些世俗的手法来包装自己,甚至留下一些世俗人物所具有的欲望的印记与自我局限。”所有这些言论,所传递出的都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只要成功,哪怕欺骗。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国人心目中关于成功的价值和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社会的功利浮躁之风和诚信坍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诚如作家李西闽所说,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骗子狂欢的年代”。当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就必然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因此,对于所有滚成“粪蛋”的“屎壳郎”,哪怕他又多高的地位、多大的声誉,一旦发言,都有必要穷追猛打,直至让它现出原形。这是政府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理性复归大有裨益的重要工作。
穷究“伪偶像”有助于社会理性复归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