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论丛》8月封面文章,节选另一段^^)
美元太想贬值了。美元贬值就等于美国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大减价,我们知道,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下降则市场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不仅仅是减少了贸易赤字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这是其一。其二是美国政府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人,一不小心债务余额超过GDP就在眨眼之间。债务等于GDP的一个隐含威胁是这一年如果债主来逼债全美国人民就只能不吃不喝把全年的收成都拿出来,当然这不是真的,因为美国债务结构很稳健,从一周之短到30年之长都形成了流动性很好的国债市场,逼债的镜头纯属虚构。但是,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看,联储发行美元是为了媒介这一年的商品和劳务的流通,货币量与GDP之间保持一定比例就是币值稳定,稍稍多发一些货币,就是轻微的通货膨胀,常识认为百分之三以内的通货膨胀不算通货膨胀,而固定利率的国债事实上就少支付了三个点的利息。也就是说如果美元保持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那么约定利率为5%的美国国债事实上只有2%的利息,那3个点被通货膨胀消化了。可见,联储少一个点的通货膨胀,联邦政府就多付一个点的利息。二战时期,因为政府支出骤然增加美国曾经使过这一招,金融学研究文献中对这一段的数据有过详细研究。不过,最权威的研究结论认为利用通货膨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投资人不傻,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如果投资人意识到美国政府在制造通货膨胀,他们在投资的时候就会相应提高所要求的利息率。如果预期不稳,不稳的意思和波动的意思一样,就是风险加大了,风险越大投资人要求的利率就越高,假如投资人不买账了,发债人将不得不因为失去信用而支付更高的利息。最近公告的联邦政府发债计划里有一期指数化国债,就是中国大陆曾经发行过的保值补贴国债。保值补贴是发债人对投资人的一个承诺,即表明“本国政府是不会利用通货膨胀赖账滴”。可见,美元不可能想贬值就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