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7月26日7时45分,重庆一公交车在刚刚加完气后,行驶中突然发生自燃。驾驶员在自行扑救未果,火势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报警。高新区消防支队战士赶到现场后,几分钟将大火扑灭,但车已被烧成钢架。而同一天,又有连续两辆车发生了自燃现象。一天之内,连续三次发生汽车自燃事故,这让不少人开始揪心,尤其是像我这种生活在重庆的人更是如此,我第一次感觉到交通事故离我是如此之近。
事情发生以后,不少人开始提出解决对策,还有交管局也向驾驶员做了提醒,像出车前要确保充足睡眠,尽管涂抹风油精、嚼口香糖等方法可以暂时缓解疲劳感,不要长时间驾车,控制车速等等,而且也提醒车主要经常对汽车做日常检查,勤于保养等。我个人觉得,虽然这些都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缓兵之计。我们知道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千家万户,市场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了汽车厂商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对待车辆安全方面,存在这巨大的市场潜力。况且,车辆安全的源头在汽车制造,如果能够从源头上提高汽车质量,加强汽车安全升级,不仅会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而且能有效降低车辆安全事故,改善交通环境。
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同级别的车在安全配置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汽车本身的安全技术已经达到顶峰。这里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就是汽车厂商不断升级安全技术,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安全体系;第二条就是将当下的安全技术进行细节加工,执行细节做到滴水不漏;第三种则是从意识上考量,将安全的意识植入头脑,从汽车生产,到汽车下线,再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指导。第一条当然要靠整个科技的进步,第二和第三条则是厂商行为,欧洲车和日系车在细节上有相同点,但不同的是日系车更注重精工细作表面华丽,比如内饰外观,而往往忽略了质量,例如丰田、本田都是如此;而欧洲车注重的细节则对质量和安全的精细,例如福特和大众。值得一提的是,合资品牌长安福特在对质量和安全的把握上更为独到,也善于从细节考虑。我们抛开众所周知的安全配置,单看下沉式发动机及副车架,就能够感觉到它在安全上的精雕细琢;另外,水平亏缩式方向盘机柱也是长安福特特意对方向盘位置摆放设计的调整,而且内饰凸起部分运用了特殊的材质,目的就在于一旦发生碰撞事故,避免因内饰破裂产生的锐角造成的伤害。这些都是一些细节上的加工和考量。
长安福特在安全细节上的打造远不止这些。比如,目不离路的飞航式设计将车辆所有的控制按钮集中在方向盘四周,让驾驶者在行驶手轻松控制所有的操作按钮,而不会因为我们伸手调个电台、按个按钮而导致潜在事故的发生,同时,坚固的车身结构以及被动安全技术的辅助,还能够避免乘客由碰撞带来的伤害。
如果说第二条道路只是说明在长安福特在安全细节上的打造略胜一筹的话,那么第三条的安全意识则完全是长安福特能够占据“安全霸主”的有力武器。长安福特不仅从生产环节注重汽车安全,而且从汽车设计开始一直到市场销售,甚至于售后服务都在强调安全意识的作用,由此衍生出来的“五次元安全”理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五次元安全理念是以人的安全为指导,将汽车安全以五层次的进行细分,从而融入到实际行车过程中,让驾驶者在行车时有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意识来确保行车安全。
当然,企业观念不同,所付出的安全意识成本也必定不同,但是包括重庆在内的自燃事件一样不光提醒我们每个人要做好安全防范意识,同样说明汽车厂商应该在车辆安全问题上担负起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