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还是艺术?--访慕尼黑市长夫人Edith


正想把开篇的第一句话写成“同吾德市长及其夫人的会面,恰逢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一个月”,想想不对,这话明显是套词,在这个当口来上海的谁谁谁,怎么会和世博会撇开干系?慕尼黑市长夫人爱迪特此行当然也是为了世博,不光为陪同老公观展、公关,更要在上海做个人摄影展,反映城市涂鸦的“墙上美术馆”的主题和世博的城市主题也极为相称。

 

爱迪特Edith von Welser-Ude,目前从事艺术与慈善事业,足迹遍布世界。多年来,她用镜头记录了当代壁画艺术家与城市的对话。她聚焦的壁画有些是艺术家用色彩对灰色城市的描绘,或者说是城市的单调乏味与幻想的斑斓奇妙相碰撞,也有些是涂鸦者对畸形城市发展的批评和青少年的叛逆思想以及少数民族的自我意识,甚至是艺术家对未来的预言。爱迪特此次的展览艺术地记录了人们的思考和城市的变迁。很难想象,过去的爱迪特曾是政府的高级官员,曾笃信惟有政治才能改变生活。

 

“您现在被称作市长夫人,过去也一定有人将吾德市长称作是爱迪特的丈夫吧。”听了我这样的寒暄,爱迪特会心地笑了。确实,比吾德年长8岁的爱迪特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的慕尼黑市长要经历得早些。她出身于殷实的德国皇室家庭,却从小就和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她了解普通民众的疾苦;6岁的时候,她亲眼目睹了二战中英国的炮弹炸毁了运送纳粹囚犯的船只,水上尸体遍布。爱迪特开始渴望帮助别人,那是她最初的政治意识,服务于人民的意识。

 

而在那个家庭至上的保守年代,18岁就怀孕生子的爱迪特放弃了进入大学学习法律的梦想,生活原本可以沿着传统的可以预见的轨迹行进。而命运赋予了她一个帮助大多数人的机会。因为对当时的教育体制不满,爱迪特参加了拜仁州最大的家庭联谊会,代表众多家长向相关机构反映问题,渐渐地,她被吸纳进政府做事,日后不但走上政途,还以一票之差,险些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时间到此为止,吾德先生总算以市长的身份出场了。

“如果家里有两位政治家,你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爱迪特又笑了,“那我们会疯的。”退出政坛是否完全是为平衡家庭关系的一种牺牲,这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爱迪特很享受现在到处作公益、拍照片的生活。早在80年代末,她因为工作关系就在出访莫斯科的时候,举起了相机,记录下当地从外交家到乞丐的各色人等。她说,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看到的世界,更真实、更多采。而作为市长夫人到处游走的公职上的便利,也给了她普通人很难获得的瞬间和广阔视角。她也意识到,通过作摄影展唤起人们对于孩子、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关注的做法,很柔和、很女性,是政治手段的有意补充。

 

生活就是这么有趣,在吾德先生的身份从记者变为政治家的同时,爱迪特也完成了从政治家到摄影记者的转变。“记者和政治家的转变,我还能接受,可如果我要是嫁给了一位物理学家,这种角色互换就没可能了。”我们都笑了。

 

不管是作政治还是作艺术,爱迪特的选择都是那么纯粹,这种纯粹为她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还有市长丈夫的支持。此次上海的展览,吾德市长就亲自为照片作了文字注释,我们仿佛看到退休后,市长大人为爱迪特忙前忙后作助手的可爱情景。游走在政治和艺术之间,爱迪特修炼成了完满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