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一种奢侈品。”这句话是出自欧洲最大的一家管理培训机构中国区总经理之口。刚听说时很发人深思,但细细咀嚼,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的确,从表象看,培训是一种高端消费。不说动辄就几万、几十万的EMBA、EDP等高管培训,就是针对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每天(6学时)的学费都超过1000元/人,像LMI、企顾司、翰威特等国际化培训咨询公司的课程价格更高了,目前平均每天的学费在2000元/人左右,以前甚至超过4000元/人。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相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相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培训的课程价格确实不菲。
然而培训是不是一种奢侈品呢?我认为并不尽然。首先,看看国际上对奢侈品的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培训确实超出了人类生存需求范围,但它却是我们发展的必需品。以前我们认为培训是对教育的一种补充,花钱参加培训的人并不多,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培训是一种投资性消费。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培训并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逐渐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
然而,为什么要把“培训”和“奢侈品'扯到一块呢?我想,当初说“培训是一种奢侈品”的人,更主要的目的是想传递一种理念,我们对待培训的理念,那就是我们要把培训当做奢侈品一样来生产和经营。
奢侈品最大的特性就是卓越品质。奔驰汽车、劳力士手表、香奈儿香水、LV箱包、范思哲时装无一不是以其卓越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傲立在市场的巅峰,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是奢侈品牌长盛不衰的法宝。我们反过来看看培训,市场上追求培训课程的品质、潜心研究培训技术的又有多少呢?浮躁的气氛弥漫着中国的企业培训市场,有多少培训机构对研发投入像奔驰一样超过10%,又有多少培训师会像劳力士那样对技术精雕细琢?
我们知道,真正的知识是无价的,而企业培训就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这点看说,培训的高价值和积极意义毋庸置疑,我们更有理由把培训的定位拔高,把培训工作当做奢侈品制造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