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热点,人们本能的第一反应是炒作。在公开的领域来进行的pk本身就带着一股血腥的味道。但唐骏学历作假门发展到现在,终于有传统媒体加入进来,央视及国际金融报等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
梳理一下,过程是这样的。方舟子在新浪围脖首先发表对唐骏学历的质疑,进而发展成对唐骏所宣称的专利技术、公司以及工作背景的质疑。主要的证据则是唐骏的书稿。忍无可忍的唐骏终于在搜狐微博发表独家回应,先是不置可否,继而依靠法律,最后公布证书。
更多的人加入了这场战斗,当然也有更多的人产生了遐想,如方舟子又要出书啦!如唐骏拍的电影要上映了!唐骏又要跳槽了!中国人喜欢联想,因为现实太残酷,而残酷的现实如蚁族蜗居一般麻痹了我们的神经,我们还能有何渠道宣泄?
这个时候,微博想当然的成为了宣泄的出口。一边是支持方舟子,慷慨激昂的质疑,一边是力挺唐骏,火冒三丈的反击。当然,山头是新浪围脖和搜狐微博。每一个门派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振振有辞,甚至出现了谩骂和人身攻击。当我们在满足自己的小小意淫自鸣得意的时候,原本不和谐的互联网大佬获得一致的利益。
一边是对诚信的质疑,一边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方舟子和唐骏两个本不相干的人闹的满城风雨,不亦乐乎。从围观的角度看,每个人在短时间内都获得了数万的围观,这种互联网的凝集效应被迅速放大。
但从个人影响来看,搜狐微博本次的获益应该是最大的,唐骏头顶上的多顶头衔一直被青少年视为偶像、模仿者,包括唐骏本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将有助于搜狐微博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参与竞争。反观方舟子,应该这样说,世人知道方舟子的人不多,但不知道唐骏的很少。因为我们不关注哪个假又被他打了,因为假实在太多,而个人打假又缺少权威。所以本次针对比自己更高一个层次的唐骏开刀,方舟子可以说选对了对象,而新浪不过是把这一事件放大,进行了事件性的借势而已。方舟子个人关注度的提升将超越新浪收获。
这就是搜狐微博与新浪围脖在此次事件中的大不同。搜狐方是借唐骏之力,使微博得到迅速关注,如国际金融时报的报道中,通篇都是搜狐微博,而对新浪围脖只字未提。新浪方虽然放大了事件,但获益最大的是方舟子。一个是借“星”,一个是造“星”,手段不一样,效果差出很多。
当然,就像栾轶玫老师所讲,生于微博、长于微博的唐骏学历门事件,最后是否会死于微博?不得而知,我们也更不能排除很多网友所猜测的双方联手炒作的一次公关行为。但不可否认,作为公共公开平台的微博,已经走进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