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批评文章(转贴)


  文学评论、文学批评应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可是近年来中国的文学评论、文学批评一边倒,都是唱喜歌,报喜不报忧。包括讨论会和报刊。好像现在中国作家的部部作品都可与世界经典名著比肩。

  

  近见《文艺报》所刊《勇气的几个层面——吴尔芬及其《九号房》的局限》(2010年5月19日第10版作者傅翔),十分欣喜。该文敢于对《九号房》总体说不:“我得坦言,小说没有给我预想的激动,相反,更多的是一种失望。”而后又认真分析了作品失败的总体原因:“但我还是没想到吴尔芬会把自己脱得一干二净,在小说中,他基本上就没写到自己,而是用想象假托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件事来完成。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是自己的莫名的冤屈而坐牢,悲愤一旦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身上,一切的编造就势在必行。正是因此,我可以看到作者在梅小如这个主人公身上捉襟见肘的编剧痕迹。”接着批评:作者没有深化这一冤案的主题,也没有着力刻画出牢房中一个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小如的冤情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小说的主线有点意识流似的流向了牢房里的黑暗与争斗。但也指出作品有一定的可读性:我们也得承认小说出示的细节还是给我们带来新鲜的体验。

  

  《文艺报》这个头开得好!希望继续能在《文艺报》上看到这样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作者:邹士方,知名作家、美学学者、艺术评论家、画家和摄影家。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6月出生于北京。1982 年1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师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及美学家杨辛、叶朗,被学术界认为是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

  

  来源:http://zoushifang.vip.bokee.com/

  http://zoushifang.blog.sohu.com/15471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