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手摇鹅毛扇的诸葛亮,多谋善断,神机妙算。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以及“空城计”、“反间计”等奇招,都出自,他那“鹅毛扇”的一挥之间;“鹅毛扇”成了诸葛亮的化身;特别是“借东风”一回,把诸葛亮写神了:“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那么,周瑜火攻破曹时所“借”的东风,真的是诸葛亮登坛祭神借来的么?不是。演义非正史,正史里根本没有这回事。所谓“借东风”,无非是抓住时机凭借或利用自然之力而已。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一再证明:一个优秀的将帅,必须具有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才能。据正史记载,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之所以能够导演出一幕幕神奇绝妙的战争活剧,正是因为拥有“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的知识“鹅毛扇”。
军事活动是科学文化等诸多知识含量较高的活动,合格军人除了应该具备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优良的品格和过硬的军事素质外,还应该努力具备渊博的知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和他们丰厚坚实的知识修养分不开的。毛泽东不仅精于军事、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教育等,而且酷爱文学艺术,也是举世公认的大诗人、大书法家,他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在马背上吟成的。朱德;陈毅、叶剑英等元帅也都是有名的诗人。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军高级将领中,留学生或军校毕业生很多,他们是当时知识结构层次较高的军中佼佼者。
当年冯玉祥将军率部与友军联合作战,有一个作战参谋因为不熟悉河南省的地理,拟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一省两地相距数百里,致使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有利战机,使敌军争得了主动权。可见,无论军官还是土兵,都应该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成为博学之土。只有掌握了知识的“鹅毛扇”,才能善借“东风”,成就事业,不辱使命。
鹅毛扇下有“东风”
评论
8 views